湖南日报评论员:惟愿火热是寻常

2020-04-25 07:26:33 湖南日报 编辑:廖浩宇
字号:

历时11天的“湖南米粉大擂台”划上句点,却让人回味无穷:升腾的雾气和弥漫的香味中,食客穿梭往来,店家挥汗如雨。一碗米粉,上得桌来,依据口味,加少许香葱、酸豆角,或滴几滴香料,便把食欲撩到极致。嗦着粉,喝着汤,咂着嘴,便有了消费的催化剂、复苏的烟火气。

一碗粉的火热,缘于八方游子远道而来。家乡之味,浓在滋味之美,浓在思念之切。若有粉一碗,足以慰乡愁。是清香,还是鲜腴;是劲辣,还是酥麻?滋味,其实无非酸甜苦辣咸,是成千上万个故事中嚼出的五味,更是湖湘儿女共同熬出的一锅“餐饮文化”高汤。长沙的甘长顺、衡阳的彭海军、邵阳的宝隆和、益阳的刘三、张家界的老黄三……各有各的精髓,各有各的传承,这些符号背后,记载的是人们来时的地方,因而,一碗粉,岂止是果腹,更是乡愁;岂止于舌尖上的相逢,更是带着情思纵横时空的召唤。

一碗粉的火热,源于“鱼米之乡”生机盎然。1斤早稻谷、3碗早餐粉。诚如有位嘉宾在“嗦粉·说粉”米粉餐饮文化论坛上所言:“40多年前,粮食短缺、物资匮乏,家乡是没有米粉的。”米粉制作,需要精选早稻存谷;米粉产业,需要农业发展作为坚实后盾。只有成片稻田极目连云,才有湖南米粉产业百花齐放。从整个产业来看,米粉、汤底和“码子”,一头连着农民,一头连着消费者,形成了完整齐全的产业链。从各地特色来看,流派、口味、做法,诠释着“食不厌精,烩不厌细”的门道:老黄三米粉有“只用当地土猪肉”的坚守,“衡山素粉”以雁鹅菌熬制的素高汤为底汤,各地根据文化特质和当地物产,不仅养成了独特滋味,也书写着“特色产业”的发展故事。

“湖南米粉大擂台”阵势得以摆开,基于前一阶段来之不易的防控成果。全省食客四面八方而来,等候过程虽垂涎欲滴,但佩戴口罩、测量体温、出示健康码,始终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现场销售各类米粉近2万公斤,订单和采购金额超过百万,一碗米粉,不仅唤醒了味蕾,更引导了消费需求、提振了市场信心。

惟愿火热是寻常。从一碗粉的余味中,能看出一个产业放飞想象的前景。或许它只是从市井街坊走向深蓝大海时的一场“路演”,从中看到休闲食品产业的空间、潜力、短板,带动上下游产业链逐渐复苏,成为推动米粉产业升级的契机。让远乡漂泊的游子,吃一碗家乡味道的米粉,以解浓得化不开的乡愁,意味着线上转型势不可挡、不可逆转;“把品牌影响做起来,把经济损失抢回来”,就要为产业链上的种植、加工、生产、销售、配送等环节纾困解难、做强品牌。柳州螺蛳粉从貌不惊人到百亿网红,兰州拉面从街边小吃到遍地开花,无不启示人们:要打好手中的“王牌”,也要捕捉潜藏的机遇,拿出“办法总比困难多”“一天当作几天用”的劲头,更大程度地解放思想、创新争优。

0
下载时刻客户端浏览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