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记者 郑涛 综合报道
随着社会的发展,网络和智能手机得到广泛应用,我国手机上网用户超过数亿户,手机应用软件(也称APP,即英语Application的缩写)逐渐发展成为承载网络应用和信息数据的核心载体,成为主要的网络消费平台入口。APP在满足人们多样化生活需求、提升生活便利的同时,也有力助推了居民消费升级和数字经济发展。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农工党中央专职副主席龚建明表示,在APP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受经济利益驱使,很多APP通过收集用户数据服务网络营销,但在其用户协议中并没有隐私政策条款,也就是说没有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的规则,形成了霸王条款。在我国相关法律尚不完备、管理尚不到位的情况下,存在大量APP对用户个人敏感信息的过度采集情况。据有关机构评测,有约九成的APP涉嫌强制获取用户信息采集权限、过度采集用户隐私信息,如强制要求用户授权APP掌握其通讯录、地址定位、通讯记录、图片等个人隐私或敏感信息权限,给用户个人信息安全带来不可预知的风险。近年来,因个人信息泄露,大量手机用户饱受垃圾信息、推销电话甚至诈骗电话困扰,而在各地司法实践中,买卖个人隐私信息的案件时有发生,个人信息安全问题亟待引起社会各界高度重视。我国高度重视信息数据安全与个人信息保护,但APP无序甚至强制收集用户信息问题尚未有效解决,亟需从司法监督、行政管理、行业自律、企业经营、法律规范等方面多管齐下,加大治理力度。
为此,龚建明建议:
一、加大保护个人信息安全公益诉讼力度。探索建立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制度,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的任务要求,是履行法律监督职责的一种方式。检察机关认真贯彻中共中央部署和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决定,已在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等公益诉讼方面取得了巨大成效,并已有一些省份探索拓展办理公共安全、互联网公益保护、消费者权益保护等公益诉讼案件。建议检察机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司法理念,及时总结经验,向有关政府行政主管部门或企业等提出保护个人信息的检察建议、督促履行职责,对仍不履职或履职不到位、公益继续受到侵害的,检察机关应当主动提起行政公益诉讼或民事公益诉讼,通过法院判决的形式依法要求行政机关或企业等正确履职、让侵权者承担法律责任,实现对个人信息安全的保护,为民生安全保驾护航,震慑不法分子、促进法律制度的完善和行政管理的加强。
二、加强对保护个人信息安全的管理工作。一是建立APP数据安全长效监管机制,强化跨部门协同联动管理模式;二是加强行业自律,推动制定个人信息收集使用行为准则,向用户普及个人信息安全保护知识;三是切实落实企业数据安全主体责任,对违法违规APP不予上架,移动智能终端企业不与不合规软件提供商合作。
三、加快《个人信息保护法》立法步伐。面对个人信息保护这一共性问题,虽然已经有相关法律法规有所涉及,但单独的行业监管难以实现相应的顶层设计,仍然需要统一立法实现顶层设计,应抓紧《个人信息保护法》立法进程,争取早日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