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端扶贫路(7)云顶村:山水无价

2020-08-19 11:12:16 红网 编辑:高芹
字号:

龙山县里耶镇云顶村,平均海拔1250米,村民祖祖辈辈靠天吃饭。一年下来,一百多天在冰雪里,一百多天在云雾里,剩下一百天才适合干农活。主动申请来村里的第一书记张向阳发现,那里的“穷山恶水”其实是“金山银山”,他和村民们一起,捧起了乡村旅游这个“金饭碗”。

每天清晨,云顶村第一书记张向阳都要喝杯山泉水。

龙山县云顶村第一书记 张向阳:因为这里有26股山泉水,这些山泉水有很多时候,除了供应生活用水以外都浪费掉了,流到山下去了,所以我们(准备)把它利用起来,在前面的悬崖上面,做三个无边泳池,在云海上面游泳。

这些黑猪吃青草、喝泉水长大。当在外跑过30多年销售的张向阳,第一次尝到村里的辣椒炒肉时,忍不住叫好。

龙山县云顶村村民 彭大权:我们这是放养的嘛,猪肉质量好,养的时间长。一般都要到一年半最低,它那个猪肉才香。

云顶村,顾名思义,是坐落在云雾顶端的村子。过去因为山高路远、交通闭塞,村里的黑猪运不出去,卖不上好价钱。扶贫队进村时,全村807人有327位建档立卡贫困户。

龙山县云顶村第一书记 张向阳:这个地方我当时来的时候用了一句话,叫做美得让人心痛,穷得让人流泪,就是这样的。

这种刀,被张向阳称作“斩除穷根刀”,是他走村串户、割草开路的好帮手。从2018年2月进村起,张向阳已经砍坏了四把这样的刀。驻村两年来,他几乎没有休过假,即使女儿结婚,他也只回家呆了一天。经过几个月走访,张向阳产业扶贫的思路越来越清晰。

龙山县云顶村第一书记 张向阳:别人说是穷山恶水,但是在我们眼中来看,它是什么呢?是金山银山。

八面山风景如画,高海拔气候适合种烟叶,村民还有养猪的传统。在张向阳的推动下,全村有景点的村组发展避暑游,其它村组发展种植、养殖业。

李云周是村里的种粮大户,前些年,他和两个儿子盘下了近百亩地种蔬菜。

龙山县云顶村村民 李云周:运下山难,价格不稳定,市场上一跌,我们就亏“死”在这里,老板也不要我们的,就烂到土里。

种蔬菜血本无归,还要给患病多年的妻子治疗,李云周欠下十几万的外债,成了贫困户。

龙山县云顶村第一书记 张向阳:这种传统的养殖和种植成不了规模,小规模东西的运输成本很高的,你就成不了你的品牌和市场。

张向阳鼓励李云周父子从头再来,改种烟叶,李云周当年就挣了钱。去年,他家50亩烤烟田超产2000多斤,赚了12万元。

龙山县云顶村村民 李云周:从哪里跌下去,就要从哪里爬起来,我要从这地里把它找回来。

在扶贫工作队的支持下,云顶村修通了15公里的进村路。新打造的“云顶之巅”,成了最受游客青睐的景点。

游客:我们在湖南的八面山,山上有一位姑娘在静静地泡着黄金茶,她在群山之中,背景是巍峨的山峰,太棒了。

这天,一个来自深圳的30人旅行团慕名而来。

一周前,得知深圳旅行团要来,张向阳几乎跑遍了全村民宿,要大家做好准备。

村民张素珍家是建档立卡贫困户。这两年,她家拆了危房建了新房,今年也想办民宿。但家里老人不愿花钱置办新床品。张向阳只好自己买了送过来。

龙山县云顶村第一书记 张向阳:我只是说先给你送两床让你先用到,客人到这里来住,赚了钱以后我把这个本取下来,东西就是你的了。

张向阳忙里忙外,又垫钱又出力。他希望用自己的行动,转变乡亲们的观念,提升大家的服务意识。

龙山县云顶村第一书记 张向阳:但是客人来这边他花了钱,他要显得这里整洁,是这个意思。

去年,累计有上千名游客到村里来旅游,为村民带来20多万元收益。

品尝“云顶之巅”的山羊和黑猪,是村里的王牌旅游项目。不少吃过一次的游客,常年网购这些产品。如今,正在打造品牌的“云顶仙猪”一头最高能卖到近一万元。“云顶神牛”、“云顶雪鸡”等系列产品,都能卖出好价钱。

龙山县云顶村第一书记 张向阳:要有个性化的产品,高品质的东西,原生态的食品,让游客到这里吃,吃了以后带走,让游客为我们宣传。

这两年,不少外出务工的村民返乡发展,云顶村摘掉了国家级深度贫困村的“穷”帽子。

上个月,里耶镇到八面山的柏油马路竣工。从镇上开车进村不到一个小时。县里请来了全省旅行社来踩点画线,为乡村游出谋划策。

张家界自驾车协会会长 杨爱萍:八面山很适合自驾、户外、休闲以及探险。

湘西土家源国际旅行社总经理 翁长江:适合带着家人来这里露营啊。

长沙市旅行社协会办公室主任 蒋华:形成一个产业链的话会比较好。

如今,云顶村正在规划建设游步道和观景平台。一个焕然一新的“休闲运动度假景区”10月底即将完工。

龙山县云顶之巅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社长 张小权:原来没路的时候地都不值钱,现在路修好了,地也值钱了,山也值钱了,水也值钱了。

本台短评《绿水青山带笑颜》: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云顶村当年穷在“偏远”,如今交通改善后,这“偏远”反倒变成了“卖点”。秀美如画的云顶村,吸引了很多游客来访,村屋变成民宿,黑猪、黄牛、土鸡变成了“香猪”、“神牛”、“雪鸡”,老百姓收入节节攀高。思路决定出路,村民们依靠良好的生态环境,吃上了“生态饭”,有了致富信心,开始提升服务档次、优化村容村貌、拥抱全域旅游,捧稳了“金饭碗”,趟出了一条环境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可持续脱贫致富之路。云顶之巅,八面来风,绿水青山带笑颜。

下载时刻客户端浏览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