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筑牢文化文明之基,补足信仰精神之钙,引领脱贫发展之舵,这是扶贫攻坚系统工程中文化脱贫的责任与担当。11月1日下午,“决战决胜谱新篇·文化扶贫在行动”湖南行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在郴州启动。接下来四天,中央新闻网站、湖南主流媒体记者和专家学者,一同深入郴州、衡阳文化扶贫一线,实地探访、深入调研。红网时刻推出《文化扶贫在行动·湖南篇》系列报道,实时宣传湖南文化助力脱贫攻坚的生动实践。
黄土铺镇有近3万亩黄花菜,占全镇耕地面积的61%(资料图)。
红网时刻记者 汪衡 李璐 衡阳报道
“莫道农家无宝玉,遍地黄花是金针。”古诗中的“宝玉”黄花,如今已成为祁东县的“致富花”,一朵朵小小的黄花,托起了脱贫致富的金色希望。
走进祁东县黄土铺镇黄花菜博物馆,袁隆平院士的题字,让这所名小博物馆显得高大上不少。
展馆利用图、文、影、声等现代技术传播方式立体呈现,详细介绍了黄花菜的历史渊源、食用价值、药用价值、发展轨迹,以及祁东黄花菜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不凡发展历程,让黄花菜文化可视可感。
家住祁东县黄土铺镇泉溪村的肖海燕,由于早年婆婆生病医治,加上两个孩子读书,2014年她家被评选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我们是吃着黄花菜长大,靠着黄花菜脱贫致富。”肖海燕跟记者算了一笔账:她今年种植了3亩多黄花菜,亩产可达3000斤,采摘后直接送到加工企业,可获得1万余元收入;同时她还是镇上湖南新发食品有限公司的一名员工,每月可以拿到1000多元到5000多元不等的工资。“一年下来,我能挣四五万元。”
2019年4月,肖海燕所在黄土铺镇获牌“黄花小镇”称号。
近年来,黄土铺镇按照“一村一品”发展产业要求,采取“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着力发展黄花菜特色农业,打造地方特色“生态品牌”“特色品牌”“原产地品牌”,形成了以黄花菜为主导产业,以企业促进产业规模化扩张、以产业规模化扩张促进企业发展的“双赢”格局。
黄土铺镇因黄花而特,又将如何“特色”生长?黄土铺镇副镇长陶翔告诉记者,他们将结合特色促发展,打造生态示范园,编排以展示黄花菜文化和精神的歌舞剧,打造文旅一体的文化旅游产业。
祁东县是“中国黄花菜之乡”,黄花菜种植历史已逾500年。目前,祁东黄花菜种植面积达16.5万亩,菜农40余万人,年产鲜黄花菜40万吨,总产、销量占全国的60%以上;直接带动产区内17600多贫困人口发展产业致富,是名副其实的“致富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