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追梦人 | 易晗:在花木产业化道路上闯出一片新天地

2025-08-19 15:57:54 红网
作者:陈彦兵 彭舒婷 武千惠 编辑:张皎
字号:

编者按:为宣传湖南农业农村创业创新政策,讲好返乡创业故事,展现新时代农村创业者风采,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湖南省农业农村厅联合红网开设《乡村追梦人》第六期专栏,以笔为犁,深入挖掘新农人在村口致富,在家门口就业典型,把镜头对准以创新创业为支点,撬动基层效能、激发人才活力、厚植产业潜力的这些人、这些事,书写湖南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时代答卷。

55555.jpg

2024年12月,易晗参加株洲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陈彦兵 通讯员 彭舒婷 实习生 武千惠 株洲报道

八月盛夏,湖南持续高温,走进株洲云田花木基地的智能温室,凉意扑面而来。温湿度自动调控系统维持着恒温环境,红掌绽开火焰般的花朵,吊装菌包如瀑布般垂落。

易晗穿梭其间,仔细查看作物长势,“湿度刚好”,她俯身轻触饱满的木耳菌包,指尖传来温润的湿度感。

这位湖南云田园林市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云田集团”)的负责人,曾在美国迈阿密大学研习金融的海归,如今扎根乡土,用智慧与汗水书写着新时代“乡村追梦”的故事。

777.jpg

株洲云田花木基地全自动温控大棚。

心系乡土,跨越太平洋的田园召唤

2008年,20岁的易晗踏上赴美留学之路。那一年,她的人生规划清晰而“洋气”:在迈阿密大学攻读金融专业,毕业后进入投行或咨询公司,历练几年再返乡。

然而,2012年初,毕业前夕的国际长途电话成了父女间的固定仪式。“整整一个月,父亲每天准时打来半小时电话。”易晗回忆道。

电话那头,是父亲易仕林急切的期盼,这位将苗圃发展为国家级园林企业的创业者,希望女儿尽早接班。彼时的云田集团,已是拥有国家园林一级资质的企业,承建过湘江风光带等标志性工程。

一边是期待的金融梦想,一边是沉甸甸的家族责任。

“家里就我一个孩子,终究要回来。”经过反复思量,易晗做出了决定,“既然要扎根乡土,不如趁早熟悉产业。”她放弃了海外工作机会,拖着行李箱回到云田镇,从学习农业知识、认识每株苗木开始。

这一选择暗合着两代人的传承,上世纪90年代末,当地政府发现国内花木需求旺盛,而云田又有基础,1998年,时任株洲市石峰区领导鼓励易仕林带头发展花木产业。

“父亲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接手苗圃,没想到越做越大。”易晗笑道。经过试水,当地政府决定把花木产业作为主导产业和富民工程来抓,也逐渐打响了“云田花木”品牌。如今,父女分工明确,父亲转型方向,女儿负责执行落地。

6666.jpg

云田基地全自动温控大棚。

从红掌危机到产业突围

“红掌作为我们主要花卉产品,目前产量是国内最高的。”易晗说,但当年创业初期,也付出了惨痛代价。

国内很多精品花卉育种和技术都来自国外,2006年,红掌被引进到了云田。在种植过程中,红掌发生了病害,由于没有经验,最终一整个大棚的红掌被感染,“就像疫情般在植物间蔓延,整棚整棚的花苗枯萎。”她记忆中的危机场景令人心惊。

面对挫折,云田花木人积极应对,不断学习技术,加强本土化研发,也让红掌在云田生根发芽。

2012年,公司持续扩大规模,云田红掌产量跃居全国前列,基地规模从百亩扩至160亩,攸县1350亩新基地同步启动。目前,是国内花卉绿植品类齐全、规模靠前的现代化设施农业。年产红掌、蝴蝶兰等高档花卉300余万盆,产品销往全国各地。

市场风云突变让企业再临大考。近年来,受市场诸多因素影响,传统花木产业承压,“云田花木”二代们正以新农人的身份带领产业再创业。

2020年,易晗主导攸县基地转型,探索食用菌产业,“平菇货架期仅3天,木耳晒干后保质期达两年,可干制储运,市场体量更大。”在经历两年的产品摸索后,黑木耳成为攸县基地的主打产品,建成湖南省规模化吊装木耳基地。

团队创新吊装种植,在大棚内立体悬挂菌包,实现多层种植。“相当于土地利用率提升八倍!”在湖南省最先进的智能化菌包生产线支持下,企业如今年产菌包超百万袋。

2023年,湖南省农科院实验室里,辐射诱导培育的百合种苗抽出嫩芽。团队与湖南省农科院核农业功能植物研究所达成深度合作,研发抗病性强、农残低的赏食两用百合。

“普通百合需泡药水保产量,我们的品种可实现基本不打药。”目前,公司计划投资亿元打造5000万株种苗基地。

2222.jpg

云田基地特色红掌花卉。

三产融合的共富样本

“在家门口的基地干活,工作和生活都可以兼顾了,一举两得。”云田镇高福社区村民李欢高兴地说。为实现共富增收,易晗推动的“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带动云田镇花木产业发展。

“公司做农户做不到的,农户做市场需求的。”易晗说。农户在户外种植香樟、桂花树,再由公司配套到园林绿化市政工程中,公司则利用大棚种植花卉,相辅相成实现共赢。

公司为农户提供技术指导和补贴,有了托底,农户们“胆子”也大了起来。同时,公司率先建设了一批现代化农业设施,开启了工厂化、集约化农业运作。目前企业固定用工百余人的同时,辐射带动上千家庭增收,带动村民家门口就业。

8888.jpg

2024年11月 ,易晗参加湖南与境外商协会机构经贸合作对接会-上海进博会专场。

“三产融合才是乡村振兴的出路。”易晗介绍着基地未来三年的规划,云田基地正申报国家级农业产业园,已获批株洲市中小学生研学基地;百合深加工生产线将开发百合粉、百合面等功能食品;线上商城“耘浓福”已进驻十余个电商平台。

从菌种研发、菌棒生产、基地种植、线上与线下销售到研学文旅观光和技术培训,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公司与湖南省核农业与中药材研究所、湖南省食用菌研究所、黑龙江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组建研究室,实现产学研转化。业务从园林绿化市政工程、花卉绿植扩展到食用菌、果蔬、中药材等方面。从研发、生产到销售和体验观光,形成了一、二、三产业融合。

未来三年内,攸县基地目标实现年产菌包3650万袋,带动农户种植占50%,百合产业规划十年形成10亿级产业集群,研学板块计划年接待学生游客百万余人次。

长株潭绿心郁郁葱葱,温室大棚银光闪烁,面对企业接下来的路,易晗坚定道,“我们走着花木产业化道路,一定会闯出一片新天地。”

0
下载时刻客户端浏览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