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修复者①丨张刚毅:AI“刷活”秦朝公务员“朋友圈”

2025-10-09 10:32:08 红网
作者:谭苏昕 张必闻 李静怡 编辑:徐丹
字号:

编者按:文化为魂,科技为翼。在湖湘大地上,一群“时光修复者”以AI为笔、数据为墨,在虚实交织处重绘文明的年轮。千年石刻锋芒再现,断骨残影精准弥合,褪色胶片重焕光彩——这些融合人文温度与科技锐度的实践,正是湖南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持续破题“文化和科技融合”的生动写照。

10月9日起,红网时刻新闻推出《时光修复者》融媒体报道,深入文物、古籍、胶片、非遗修复现场,带你走进“时光修复者”的匠心世界,共同见证科技如何赓续历史文脉,文化如何赋能经济发展。

简牍.jpg

团队制作的里耶秦简AIGC内容片段,图为秦人站在简牍聚成的历史文化墙前。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谭苏昕 张必闻 长沙报道

武陵深处,酉水潺潺。

湘西龙山县里耶古镇,一口古井之下,三万八千多枚秦代简牍沉睡了两千多年。

这些记录秦朝洞庭郡迁陵县衙日常的简牍,就像是秦代官吏的“朋友圈”,细致刻录着他们的政务琐记、生活碎片与人情往来。

如今,一支来自湖南本土的年轻技术团队,正用AIGC技术让秦朝声音可闻可感,让二十个世纪前的“朋友圈”穿越至今,重新活起来。

ceo.jpg

湖南芒果问问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刚毅笑言,码农正变身“秦朝通”。

一场跨越两千年的对话

“刚开始接触这些秦简,我们整个团队都是‘两眼一抹黑’。”湖南芒果问问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刚毅坦言,“我们做的第一件事不是写代码,而是全员恶补秦史知识。”

他介绍,团队主创大多毕业于长沙学院,已经在计算机图形学和视觉编程领域深耕了二十余年,还特意将办公地点选在了学校附近的马栏山。

码农,如何变身“秦朝通”?

团队找来了《里耶秦简牍校释》《里耶发掘报告》等专著,每天都要花大量时间研读。最难的,是要理解秦人的思维和生活。

“技术人员平日与代码为伴,突然要钻研两千年前的社会制度、法律法规甚至日常生活,是不小的挑战。”张刚毅回忆。

比如,那枚著名的“九九乘法表”简牍。“‘二半而一’怎样解释更易懂?我们请教的几位专家争论不休,就差穿越回去问秦朝数学老师了。”

张刚毅笑着说,“这也让我们意识到,文物数字化不止于技术,更需深入那个时代的知识体系。”

于是,这群原本专注代码的程序员,硬生生把自己逼成了“半个秦史专家”。

他们逐字研读每枚简牍,提取其中的人物、事件、物品、地点等信息,构建起庞大的知识图谱。

人.jpg

根据史料内容,团队还原的秦朝迁陵县县令数字人形象。

让秦人“活”起来

“就像在玩穿越小游戏的拼图,将历史碎片拼接成完整图景。”

由于史料稀缺,秦朝虽仅存十余载,却留下了诸多待解之谜。里耶秦简恰如一部秦代社会生活百科全书,填补了历史空白,重现中国首个大一统王朝运转的真实面貌。

随着对秦简内容的深入理解,团队运用最前沿的AIGC技术为这些古老文字注入新的生命。

“我们不是做简单动画,而是要用技术手段重现一个真实的秦朝社会。”湖南芒果问问科技有限公司CTO张兆龙介绍,团队利用计算机视觉和图形学技术,基于考古发现和文献资料,精确还原秦朝人的面貌、服饰、器具和建筑。

尤其注重平衡历史真实与科普趣味,每个细节都经严格考证,力求符合历史。

比如,在重现秦朝官吏形象时,团队参考了大量考古资料,精确还原了当时官服的款式、颜色和纹样。就连官员头冠的佩戴方式、腰带的系法这种细微之处,也都做到有据可依。

张兆龙分享,“我们通过机器学习算法,让AI学会了秦人可能的表情特征。这样一来,数字人物不仅能说秦话,还能做出符合那个时代特征的表情和动作。”

团队据此制作了一系列动态演绎故事视频,再现秦人生活场景:学童在老师指导下背诵九九乘法表、三月初官民共祭先农、迁陵邮驿系统高效运转……

“想象一下,以后游客可以问迁陵县公务员,你们那时候一个月挣多少钱?谈对象难不难?上班迟到会扣工资吗?”

张刚毅说,这种沉浸式的体验,比单纯看文物、读解说铭牌要有趣得多,也更加生动直观。

cto.jpg

这支马栏山上的年轻团队希望用科技激活千年文化。

湖南人守护湖南“宝”

对这支团队来说,里耶秦简不仅是国之瑰宝,更是湘西大地上等待传扬开来的乡音。

“里耶秦简是咱们湖南的宝贝,我们运用‘文化+科技’方式让这些珍贵文物‘活’起来‘火’起来,感觉特别有意义。”身为湖南人,张刚毅对参与里耶古城的数字化传承与保护工作深感自豪。

对此,他特别请教专家团队深入研究里耶秦简中的湖湘文化元素,试图寻找湖南人早先的“根”与“魂”。

两年来,担任里耶古城遗址复原项目艺术总监的湖南工学院建筑艺术学院教授周敏多次奔赴湘西,常常一待就是两个月,“这不是对文物的简单复原,更是对历史的重现。”

“来到古城遗址,游客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两千年前湖湘大地上的人们是如何生活、如何工作的。”在周敏看来,数智赋能中华传统文化是这次修复工作的亮点。

游客来到里耶古城考古遗址公园时,只需要打开手机对准景点扫描,就能看到重建的秦代建筑,与AI生成的秦人进行互动,观看秦简的动态演绎故事。

“不仅要让更多人能够欣赏到文化遗产的价值,还要让文化遗产成为现代生活的一部分,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周敏总结道。

鸟瞰.jpg

根据史料内容,团队制作的秦洞庭郡迁陵县(现里耶古城考古遗址公园)AIGC鸟瞰图。

对此,张刚毅也深有同感,“历史不是躺在博物馆里的,而应可感、可问、可互动。”前路仍长,团队会持续努力。

“马栏山不仅是视频文创的高地,更是湖湘青年创新创业的先锋地。”他将工作室选址于此,看中的正是这里汇聚了许多志同道合的年轻团队,“大家协作共创,形成了优质的文化科技生态。”

让无声的简牍变成有温度的故事,让现代人触摸两千年前的生活脉搏。坐标星城之上,像他们一样用技术讲述历史的故事越来越多,古老文明在数字时代绽放着新光彩。

青山依旧,而里耶古城遗址的秦简之音正乘科技之风,越过千年春秋,响于今人之耳。

执行策划:周逸峰 刘玉先

报道团队:刘玉先 王嫣 谭苏昕 王杨 刘志雄 吴公然 杨怡晴 秦楼 张必闻 陈杰 朱丽萍 龚子杰

设计团队:邓琴 邓尧

后期剪辑:朱丽萍 龚子杰 李美燕 郑玉 李静怡

来源:红网

编辑:徐丹

下载时刻客户端浏览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