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长沙县首个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中心4月底完工

来源:红网 作者:廖真怡 编辑:杨洁 2014-03-19 11:18:08
时刻新闻
—分享—

  红网长沙县站3月19日讯(星沙时报记者 廖真怡)黄浦江“猪漂流”事件发生后,病死猪无害化处理的问题曾引发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不少养殖户将病死猪随意丢弃,造成细菌滋生,发出阵阵恶臭。对此,长沙县今年在安沙镇和福临镇建设两个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中心,并设立18个乡镇病死动物收集点,对病死动物进行及时收集和无害化处理。目前,位于安沙镇的处理中心已完成土地平整和主体厂房建设,预计今年4月底完工。

  每年丢弃在水域的病死动物上千头

  长沙县畜禽养殖业发达,目前常年存栏生猪100万头左右,年出栏肥猪近200万头,其中年出栏500头以上规模猪场达168个。正常情况下,畜禽死亡率为3~5%,即在不发生重大疫情的前提下,全县每年仅猪就要死亡3-5万头。

  而如何处理这些死亡的牲畜是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乱丢乱弃和收购销售病死动物的行为时有发生,既影响了环境,又对食品安全造成危害。据初步统计,全县每年仅丢在河道、水库、池塘、沟渠等水域的病死动物就有上千头(只、羽)以上,为了打捞这些病死畜禽,全县每年都要花去百万元以上的费用。

  每年可处理病死动物10万头以上

  “目前国内主要采用三种方式处理病死动物,但效果都不佳。”县畜牧兽医水产局工作人员介绍。第一种是深埋,成本低,但选址难,无法有效灭菌;第二种方法是焚烧,大型焚烧场的运行成本较高,且对大气污染风险大;第三种是高温高压法,动物尸体经处理后可做动物饲料和植物肥料,但存在设施占地面积大等缺点。

  而此次在安沙镇和福临镇新建的两个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中心将采用新型无害化处理技术,由于其易于选址且污染少等优点得到了业内专家的一致认可。据了解,位于安沙镇白塔村的长沙县首个无害化处理中心,目前已完成土地平整和主体厂房建设,预计今年4月底完工。福临镇的处理中心正在进行招商引资,预计下半年开建。两个处理中心建成后,年处理病死动物将达到10万头(只、羽)以上。

  动物尸体“变身”植物底肥

  长沙县两个病死猪无害化处理中心和18个乡镇病死动物收集点建成后,全县将进一步完善并严格实行病死动物分类处理和管理。按照要求,年出栏10000头以上的生猪规模养殖场、养殖小区、合作社及龙头企业建设与其饲养规模相适应的无害化处理设施;年出栏5000头的生猪规模养殖场,建设一座存放病死猪的小型冷库;年出栏1000-5000头的生猪规模养殖场,配备一台存放病死猪的低温冰柜。

  原则上,大中型养殖场病死动物自行负责处理,而小型养殖场和散养户由乡镇病死动物收集点收集送无害化处理中心进行集中处理。去年,路口镇鑫广安生猪养殖场已引进一台无害化处理设备。截至目前,该厂共处理病死猪达20吨,并实现废弃动物尸体变废为宝,经过特殊处理加工变成植物底肥供给花木蔬果基地等市场。

来源:红网

作者:廖真怡

编辑:杨洁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2014/03/19/4234079.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