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包脑”是一种古老的瑶族祭祀舞,因舞者用棕片包住脑袋而得名,主要发源于地处雪峰山腹地的洞口县长塘瑶族乡老艾坪村,至今已有近千年历史。据《宝庆府志》记载,“宋熙宁五年﹤公元1074年﹥开梅山,瑶人以棕包脑装扮梅山鬼神袭官军”。
“棕包脑”具有人物、对白和简单的故事情节,并有固定的表演程式,以近似戏曲的写意、虚拟、假定等艺术表演形式,展示了瑶族先民不畏强暴,与大自然顽强抗争的刚毅性格,既有舞蹈的特征,又具戏剧的色彩。
来源:红网
作者:付强 尹阳
编辑:王津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