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政部门:道路名称也是城市文化,是对历史的记载,不宜随意更改
红网湘潭站6月19日讯(湘潭晚报记者 范彭军 通讯员 文韬)“在岳塘区,有一条不到5公里的路,被分成了3段,而且每一段路都有各自的名字,分别是下摄司街、岳塘路、东泗路。”6月18日,家住岳塘区的刘先生致电湘潭晚报新闻热线58266666提出疑问,为什么相关部门在道路命名和更名的过程中,没有将这条路更改成统一的路名呢?
路长5公里,却有3个名
刘先生所说的这条路,南起南国路,北接东湖路,全长大约5公里,从南到北,分别为下摄司街、岳塘路、东泗路共3条道路。
“去年年底,市政府对外公布了命名更名的217条道路,但其中并没有这3条路的路名。”刘先生说,这3条路总长不过5公里,为什么没有给这3条路命一个统一的名字,他很疑惑。
当天,我们在现场看到,这是一条相对较直的城区次要道路,从南往北,分别设置了下摄司街、岳塘路、东泗路3个不同名称的路名牌。其中,从南国路到书院西路为下摄司街,从书院西路到霞光路为岳塘路,从霞光路到东湖路为东泗路。
道路名称是城市变迁的“活化石”
带着刘先生的疑问,我们咨询了市民政局区划地名科科长龙军江。
龙军江翻开地名历史档案介绍,1980年,根据国务院、省政府的要求,湘潭开展了第一次全市地名普查。当时,湘潭有5个区,分别是雨湖区、湘江区、岳塘区、板塘区和郊区。
“那个时候,岳塘路叫岳塘街,东泗路叫潭下路。”龙军江说,1989年,市政府通过征求市民意见,把岳塘街更名为岳塘路,潭下路更名为东泗路。原因很简单,潭下路原来是指解放前湘潭市到下摄司的一条小路;解放后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建设,湘潭市在不同的时期建设并命名了下摄司街和岳塘街,潭下路也随之发生了变化,更名为东泗路。
去年,市地名委员会邀请了专家、市民和学者,对全市中心城区的道路名称进行了一次清理和规范。“当时,我们也考虑了这条道路的命名情况;经过探讨,一致认为应该保留这条路上的所有名称。”龙军江说,根据国务院《地名管理条例》和民政部《地名管理条例实施细则》规定:地名要保持相对稳定,可改可不改的,和当地群众不同意改的地名,不更改。同时,道路的名称也是一种文化,是对历史的记载,最好不要随意更改道路名称。
雨湖区也有一条这样的路
龙军江还告诉我们,其实,在雨湖区也有一条类似的路,从东到西连接文星门路和新马路。这段路长6公里,共3段,分别为熙春门路、雨湖路、人民路。从文星门路至和平路一段为熙春门路,从沿江中路大埠桥处至解放南路一段为雨湖路,起于解放南路止于新马路的一段为人民路。
“因为这些路修建的年代都不一样,所以名称也不一样。”龙军江补充说,雨湖路的东起点是在湘江旁的沿江中路大埠桥处,并没有同熙春门路的西起点直接相接,所以他们更不能统一一个名称。
不少市民认为,一条路上有多个路名不便于辨路。
“这些路上,每一条道路都有不同的起止点,只要把起止点弄明白了,就不容易混淆了。”龙军江说,其实,一条道路多个名称具有更强的方位指导性,更加方便市民的生活。
另外,我们还从市民政局了解到,目前,他们正在逐步更新全市中心城区的道路路名牌,新的路名牌对每条道路的走向、起止点都有明确的标识和导向。下一步,公安、交通等部门还将根据市政府公布的标准道路名称更换新的交通、站点指示牌,方便市民的生活出行。
来源:红网
作者:范彭军 文韬
编辑:刘飞越 实习编辑 熊璨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