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湖南这场脱贫攻坚战役中,涌现了一批可歌可泣的先进典型,他们沉下村,投身脱贫攻坚,精准把脉、精准施策,用“绣花功夫”改变着贫困村贫困面貌,用行动兑现了“扶贫路上不让一个贫困群众掉队”的誓言。红网4月25日起推出湖南扶贫典型系列报道,讲述他们的情暖扶贫故事。
进击的扶贫人|叶剑芝:深耕扶贫岗位18年 他是平江773个村的活地图
红网时刻记者 李慧 长沙报道
无论什么季节,在城步苗族自治县白毛坪乡下坪村,总会有阵阵欢笑声从坐落于村内非常显眼处的一个厂房内传出。走进厂区时,你会被无数本不属于这个季节的花的海洋包围,蝴蝶兰、百合、绣球……这就是残疾姑娘杨淑亭一手创建的仿真花生产基地——城步万花红业。
杨淑亭,城步白毛坪乡下坪村人,邵阳卫校毕业后成为了一名护士。正当她憧憬着自己的梦想时,灾难突然降临,2011年4月28日夜晚,天黑路滑,她在下班骑电动摩托车回家途中,车灯突然熄灭,不幸翻出弯道,导致头皮裂伤,肺部挫伤,胸椎5.6.7爆裂性骨折,压迫神经导致高位截瘫。
杨淑亭选择坚强地活下去。从此,杨淑亭每天坐在轮椅上,利用自己读书时学到的电脑知识,每天在电脑上浏览。为了能更好地了解外界商业、旅游、市场资源信息,每天从早到晚不知要敲多少次键盘,一天、一月、一年,就这样每天在电脑前度过,双手敲出了老茧,键盘更换了2个。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3年2月,杨淑亭在淘宝上开了一家卖花的网店,由于自己勤奋、好学、善于沟通,在淘宝上淘到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短短两年时间,便帮父母还清了为自己治病所欠的债务。
看到仿真花市场好、利润高,已经打开视野和思路的杨淑亭觉得从工厂进仿真花成本太高,如果自己生产也许能赚更多的钱,村里不缺劳动力,办一家工厂,既能增加自己和乡亲的收入,还不耽误他们平时照顾家庭。
2014年7月,城步万花红业正式开张,厂房就设在自家庭院,她们投资了40多万元购买了生产蝴蝶兰、百合、绣球三种塑胶仿真花的机器设备,并从当地聘请了员工,由具有生产技术的堂兄培训指导。在外面打工的哥哥、在世界500强企业任职的叔叔都辞工回来帮她。现在万花红业已发展成为一个年产值500万元,拥有固定员工43人,其中5个为残疾人的仿真花卉生产基地,产品发往天津、义乌、乌鲁木齐、广州,乃至国外,如马来西亚、韩国等。随着产值不断扩大,利润不断增加,杨淑亭对仿真花进行了科研创新,注册了自己的专利。
受条件限制,当地村民大多是除了种粮和外出务工外,基本无其他收入来源。杨淑亭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她决心带领老百姓共同致富,于是注册成立了“万红花卉种植专业合作社”,聘请村民在农闲季节到合作社打工。并与周边200多户贫困家庭签订合作协议书,由合作社为农户提供仿真花卉半成品,农户在家里进行手工组装制成花卉成品,合作社再回收实行统一销售。通过这样的方式,现在每个农户家庭每月收入可以达到2000到4000多元。
随着生意逐渐上轨,杨淑亭把目光放到如何扩大生产,帮助更多的村民和残疾人共同致富上。2016年11月,她又在城步县城开办了“湖南省七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建立工厂生产制作箱包和足球。她利用国家金融扶贫贷款政策,筹集了40户贫困残疾人家庭的小额扶贫贷款200万元,扩大了生产规模,现在公司共有员工45人,其中残疾人员工7人,月工资保底1500至4000元。
2017年2月,杨淑亭应邀参加在广州市举办的“国际工艺品交易会”,她的产品质量和创业事迹得了很多客户的称赞。在此次交易会上,与欧洲、东南亚等国家成功签下了120余万美金的订单。
杨淑亭年轻、美丽的生命之花就这样四季常开,也激励着那些贫困群众与贫困诀别。
来源:红网
作者:李慧
编辑:刘威成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