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湖南人社扶贫这一年

来源:红网 作者:严远丹 谢忠东 刘玮 编辑:马丽红 2019-03-18 16:00:48
时刻新闻
—分享—

3.18 3.png

湖南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省人社厅党组书记、厅长胡奇在凤凰县调研扶贫车间。

2223.18.2.png

邵阳县下花桥镇储英村建档立卡贫困户蒋占祥,在小额担保贷款的资助下成功开办绿色环保养鸡场脱贫致富。

3.18 4.png

湖南建筑高级技工学校与湖南物发集团签订订单培养协议,帮助贫困学子定向就业。

3.16 1.png

在湘西蜡的世界扶贫车间,一名留守妇女正在进行蜡染作品创作。

红网时刻记者 严远丹 通讯员 谢忠东 刘玮 长沙报道

3月,初春的暖阳洒落在武陵山深处。小鸡一声初啼,如寒鸦试水,万物复苏。

群山环抱,峰峦叠嶂,沟壑纵横。车辆缓缓驶入凤凰之窗文化旅游产业园。与这处“新城”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如织的游人与商旅。此时,湖南省周生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销售员杨小梅正忙着推介产品,一身苗家传统服饰,搭配满脸笑容,生动传递出一种质朴的获得感与幸福感。来自凤凰县廖家桥镇瓦场村的她是建档立卡贫困户,2018年4月进入“周生堂”工作后,除了每月能拿到3000余元的薪水外,公司还为她缴纳了五项社会保险,去年底还为其发放了产业扶贫收益金。

在湖南省政府、人社部门的牵线搭桥下,劳动者依靠劳动实现稳定脱贫的案例不胜枚举。就业扶贫增收入、技能扶贫强素质、社保扶贫保生活、人事人才扶贫促发展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用好“关键招”——

就业扶贫为贫困群众铺就致富路

“县里鞋厂工资高,每月有3000多元,而且福利好,离家也近,方便照顾家里。”宁远县仁和镇社高丰村的李运志是活跃在乡间的劳务经纪人,他的主要工作是“串门子”给返乡村民宣传就业政策、帮助贫困户联系工作。仅在宁远一县,像李运志这样的劳务经纪人便有438名。

一人就业、全家脱贫,增加就业是最直接最有效的脱贫方式,也是实现从“输血式”扶贫到“造血式”扶贫转变的关键一招。

“我们坚持把就业扶贫作为人社扶贫工作的重点,紧紧围绕岗位开发、劳务协作、就业服务等环节,精准施策,有效推动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和脱贫增收。”胡奇告诉记者,截至2018年底,湖南共有158.5万有就业意愿的贫困劳动力,其中有156.8万人已实现转移就业,人均月工资超过2600元,就业扶贫深入推进,贫困劳动力就业规模和质量不断提升。

去年湖南出台了加快就业扶贫车间建设的意见,鼓励企业“点对点”接收贫困劳动力,创新“政府+劳务公司+劳务经纪人+贫困劳动力”四位一体的就业扶贫服务模式,有效打通就业扶贫的“最后一公里”。全省已建设就业扶贫基地537家,稳定吸纳2.2万名贫困劳动力就业;指导各地建立扶贫车间1700余个,引导近3万名贫困劳动力在家门口就业;培训配备1.6万名农村劳务经纪人,举办贫困劳动力劳务协作现场招聘会,54家企业、合作社获评就业扶贫爱心单位,整合资源设立护林、保洁等就业扶贫特设岗位,兜底安置了一批难以通过市场渠道就业的困难贫困劳动力实现就业增收。

做实“绣花功”——

技能扶贫托起贫困家庭新希望

“学好技术后,我想做一名管道工,从基础工作做起,苦点、累点没关系。”来自湘西州吉首市马颈坳镇洋田村大湾云组的张小勇是一名孤儿,也是湖南建筑高级技工学校“青苗班”的首批学员之一。在这里,不仅学费全免,而且学校还在助学金、勤工俭学等方面,给予“张小勇们”更多优惠和照顾,甚至安排了教职工与青苗班学生结对帮扶,让他们身在异地也能感受到“家”的温暖。

“合同化”管理培训模式自去年开始在湘潭推行。“我们将目标任务具体细化到了每个乡镇、每名负责人手上,还要求相关责任人与市人社部门签订《目标责任状》,形成以人社部门为主体、乡(镇)人社工作为依托,最终延伸到村级的技能培训责任体系。”湘潭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人社局局长陈铁平告诉记者,推行合同化管理模式后,各方反应积极,培训效果明显,培训人数大大超出目标任务。

“提升劳动者技能,是精准扶贫的重要方式,我们要切实在培训实效上下功夫。”胡奇介绍,2018年,湖南共有4690名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被技工学校招录,51个贫困县共设立职业技能培训机构160家、创业培训定点机构56家,建立职业技能鉴定所58个,完成贫困劳动力素质提升培训5.5万人,累计免费培训贫困家庭“两后生”4万人……定向招生、订单培养、定向就业,以技能扶贫治“穷本”、拔“穷根”,贫困学生和家庭燃起了新的希望。

打好“兜底牌”——

社保扶贫决不让一个贫困户掉队

“政府帮我们代缴养老保险费、找工作;住院费在医院可以一站式报销,报销比例达90%以上;还帮我把孙子送去精神病院治疗,治疗费用政府全兜底……”近日,衡阳市石鼓区黄沙湾街道团结村贫困户何章存对社保扶贫政策点赞连连。

众所周知,社会保险作为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组成部分,对于促进社会发展具有“安全阀”“润滑剂”和“调节器”的功能。同样,社会保险扶贫对于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具有“压舱石”和“稳定器”的作用。胡奇告诉记者,近年来,全省人社系统坚持把社保扶贫作为人社扶贫的重要内容,对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在社会保险政策方面予以倾斜,着眼“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精准发力,切实兜牢了民生底线。2018年共为173万符合条件人员代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费1.57亿元,确保“应补尽补”;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最低基础养老金标准由每人每月85元提高到103元;为122.76万贫困人口发放养老金16.4亿元,实现“应发尽发”;对11个深度贫困县实行提高失业保险金和稳岗补贴标准、放宽技能提升补贴申领条件、加大失业保险基金调剂力度等倾斜政策,防止贫困劳动力“失业返贫”;对贫困人口实行“一减免、一提高、一降低”的倾斜政策,实现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制度“无缝”衔接,有效缓解了贫困人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等问题。

激活“新动能”——

人才扶贫持续为贫困地区“输血”“集智”

一座座青山绵起伏,一行行果树郁郁葱葱,一串串猕猴桃缀满枝头。这几年,每逢8月猕猴桃收获的季节,湖南省农科院教授罗赛男总会日夜兼程地来到慈利县象市镇坼岩村,为当地绿神农林专业合作社进行猕猴桃技术指导和培训。

千秋功业,关键在人。脱贫攻坚,离不开人才的支撑。省人社厅党组深谙“扶贫”先“扶智”的道理,加大政策扶持、调整津贴标准、实施人才计划……各类人才在脱贫攻坚主战场建功勋,强大的人才动力正源源不断地注入脱贫攻坚宏伟事业中。

“我们持续实施湘西特聘专家支持计划,加强特聘专家的待遇保障,积极帮助协调解决有关问题,探索建立了‘湘西特聘专家’专家库和‘互联网+人才’的精准扶贫模式。”胡奇介绍,2018年,全省共遴选确定湘西特聘专家36人,累计引导支持近600名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深入湘西地区扶贫兴业。

为了切实让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湖南完善了贫困地区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政策,对51个贫困县和84个民族乡执行艰苦边远地区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政策,选拔了9225名懂乡情、能够长期扎根服务贫困地区的人才。调整艰苦边远地区津贴标准,全面落实乡镇工作补贴和县以下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政策……人才创新创业的活力在三湘热土竞相迸发。

行百里者半九十,距2020年打赢脱贫攻坚战只剩一年多时间。胡奇表示,湖南各级人社部门将进一步强化脱贫攻坚责任担当,突出抓好有组织劳务输出,促进稳定就业;继续加强贫困劳动力职业培训,提升技能素质;切实提高贫困人口社会保险水平,兜牢脱贫底线;持续引导各类人才服务贫困地区,加强人才智力支撑,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作风狠抓落实,确保各项工作任务的圆满完成。

来源:红网

作者:严远丹 谢忠东 刘玮

编辑:马丽红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ontent/2019/03/18/5237275.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