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半条被子温暖中国 红色旅游带动沙洲村奔小康

来源:红网 作者:汪衡 朱丽萍 编辑:李晓玲 2019-04-16 11:23:15
时刻新闻
—分享—

新建文件夹mmexport1555256151668.jpg

群山怀抱中的沙洲村犹如大山深处的一颗明珠。

_Q9A1302.jpg

曾经贫困落后的沙洲村,如今变成了湖南省五星级乡村旅游区、湖南省美丽乡村示范村。

红网时刻记者 汪衡 朱丽萍 郴州市沙洲村报道

小雨初歇风拂面,薄雾轻拢绕山峦。连日的雨水一遍又一遍洗刷着群山怀抱中的红色沙洲村,处处焕然一新的瑶家村落显得更加干净清新。

民俗文化广场上的工人正在抢抓工期,他们要赶在晴好天气前搭好棚子,为沙洲村在家门口卖手工农产品的新创业者们提前“摆好排场”,以新的“姿态”迎接八方游客。

汝城县沙洲村以“半条被子”的故事温暖中国。这个被红色洗礼的村庄,短短两年多时间实现巨变,传奇的沙洲速度将这片红色热土建成了湘南大地重要革命历史纪念地,让一个贫困落后的瑶家村,变成如今湖南省五星级乡村旅游区、湖南省美丽乡村示范村。

_Q9A1280.jpg

8个月时间,沙洲村蝶变成湘南大地重要革命历史纪念地,每天游客无数。

_Q9A1274.jpg

走进沙洲村,一栋栋青瓦白墙江南民居装饰一新。

8个月,旧村焕新颜

走进沙洲村部陈列馆,游客络绎不绝,村里三个导游齐上阵,带领游客“穿越”回到过去的时空,一遍又一遍地讲述着发生在这里的红色故事。

正如发生在沙洲村那些斑驳历史,照片墙上过去的沙洲村是破旧的,泥泞的,杂乱的,村里唯一的公共文化设施便是一个破败的篮球场。2018年之前,全村142户516人,有32户98人属于贫困户。

如今的沙洲村,沥青道路宽阔笔直,一栋栋青瓦白墙江南民居装饰一新,香樟、桂花等成行成片。绕村而过的滁水河,披上了生态护坡,两岸新修的游客栈道,蜿蜒曲折。一座灵动飞跃的石拱桥,连通滁水河南北两岸。村子中央一组“半条被子”的青铜雕塑,把84年前那一幕感人场景艺术地再现于世人面前。

2016年10月,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情讲述了“半条被子”的感人故事后,沙洲村就迅速成为广大群众抚今追昔的红色之地。

为了将红色资源转化为脱贫优势,2017年,沙洲红色景区项目指挥部、县委驻沙洲村帮扶工作队与村支两委、理事会拉开沙洲村红色旅游建设的序幕,以“5+2”“白加黑”的工作热情,建设美丽新沙洲。

“我们只花了8个月,就打造了一个红色旅游景点,让整个沙洲村焕然一新。”汝城县委驻沙洲村帮扶工作队队长兼沙洲村第一书记黄飞自豪地告诉记者,在那8个月中,他们每天白天上工地做事,晚上下村民家协调,“没有一个晚上是在12点之前睡觉。”

“现在沙洲村每一处变化,都沾有我们的汗水。” 沙洲村党支部书记朱中建乐呵呵地说,当景区还在建设时,就带动了一批村民脱贫,“全村500多人,有200多人在景区建设工地务工。”

8个多月过后,1500㎡的村级综合服务平台,600㎡的游客接待中心,7000㎡的停车场,2km的环村柏油路,5000㎡的民俗广场和红军纪念广场,2000多亩的磐石公园,150亩的水果展示观光园等一系列的设施如雨后春笋一样拔地而起。

_Q9A0451.jpg

沙洲村旅游火起来后,村民实现了家门口销售,家门口就业。

_Q9A1193.jpg

田园综合体的建设,带动了沙洲村村民实现水果产业的二次创业。

“半条被子”“捂热”沙洲村红色旅游

景区建设完成后,来沙洲村的游客越来越多,沙洲村红色景区的名气也越来越大。朱中建告诉记者,据他们的统计,2018年沙洲村接待游客达26万余人,其中春节期间,每天最高游客量达2万余人次。

大量的游客,带动沙洲村的人气,还给村民带来不菲的收入。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工作队和村支两委因地制宜成立旅游公司,多次组织沙洲村民参加厨师培训班、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班、乡村旅游培训班等技能培训。

农家乐、手工农产品、小商店在村子内到处开花,当服务员、做导游、当保安,村民实现了家门口销售,家门口就业。

朱小红是“半条被子”故事的主人公徐解秀的孙子,也是贫困户之一,更是沙洲村脱贫典型之一。

在村干部、驻村帮扶工作队的帮助下,朱小红学技术,学厨艺,从一个贫困户蜕变成一个脱贫带头人。

2017年10月,朱小红的土菜馆开张,从此,他吃上了“旅游饭”,享受起沙洲村发展红色旅游带来的红利。现在,每逢节假日,他的土菜馆就座无虚席。

与此同时,驻村帮扶工作队、村支两委干部让村民再次打理起果园。“旅游有淡旺季,我们不能让农民放下老手艺。”黄飞说,沙洲村有种植蔬菜、水果的历史,只因近些年来交通不畅,导致菜地和果园都荒废了。

联系苗木、果肥、技术员,出台奖励机制,带头下地做事,一系列的措施,让曾经草比果树还高的果园重新焕发生机。

“去年,我家10棵梨树结的梨就卖了1万多元。”在沙洲村磐石公园,村民罗秋煌正在修剪果树。她告诉记者,虽然梨树还是那几株梨树,但随着沙洲村建设越来越好,他们的水果也越来越好卖,生活也越来好过。

2018年年底,沙洲村32户98名贫困群众全部脱贫,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0年的4012元,增加到如今的12740元,翻了三倍。

通过依托红色文化积淀,走好扶贫攻坚这一新的长征路,围绕红色旅游重点抓旅游服务业、扶贫基础设施和文明乡风建设。如今的沙洲村,在红色旅游的带动下,游客多了,市场火了,收入高了,村民笑了,同时还带动了周边许多村庄的发展,真正地实现了共同脱贫致富奔小康。

来源:红网

作者:汪衡 朱丽萍

编辑:李晓玲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ontent/2019/04/16/5322144.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