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国情 奋斗者丨孔兴连:45年接生近2000婴儿

来源:红网 作者:张金东 编辑:李丽 2019-07-11 18:09:50
时刻新闻
—分享—

红网时刻记者 张金东 通讯员 陈达倩 长沙报道

近日,浏阳官渡镇庆祝建党98周年暨“七一”表彰大会的颁奖台上,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引起了众人关注,她手拿着证书,一脸慈祥。在证书的内页,写着六个字“优秀共产党员”。这位老党员就是孔兴连,她还有另一重身份:接生员。

2.jpg

孔兴连老人。

45年“零意外零事故”,接生近2000名婴儿

孔兴连1935年2月出生于浏阳官渡镇桥港村(今官渡镇新云山村桥港片区),今年已是85岁高龄的她,有着条理清晰的讲话思路,有着神采奕奕的精神面貌,还有满脸的慈祥,看起来特别年轻。

回忆起“接生员”生涯,孔兴连说,她是1957年3月到浏阳市妇幼保健医院参加培训,1959年成为护产员,第二年成为桥港村的接生员兼妇女主任、妇幼保健员、计划生育专干,也是村上唯一的接生员。说起45年的接生经历,孔兴连对接生的婴儿数量已经有些模糊了,只记得在计划生育政策实施前,每月都会接生近50个婴儿。现在只要走在路上,大家都亲切地招呼她进屋吃饭喝茶,还有很多人会经常同她的子女说起过去的事情。

“那时候还没有计划生育政策,正是生育高峰期,我当时所在的桥港村人口较多,还有很多其他村、镇的产妇也喊我接生,每天都忙不赢手脚,有时候一个月就接生四五十人。”孔兴连说,“我当时才20多岁,正年轻,也不觉得累。这么多年,接生的婴儿数量没有具体统计过,但唯一记得的是‘零意外零事故’。我接生,两条生命就都在我手上,我要负责。”

当时,村上妇女主任没有收入,孔兴连的家庭状况也不太好,那时候接生一个婴儿是1.2元,或者送几个鸡蛋,但村上很多人的家庭条件都不好,产妇没有钱到市、镇医院去生育,孔兴连便不收一分钱,免费为困难户接生。

“一家三代都是我接生的”

“我婆娘、儿媳妇、孙女,我们家三代人都是孔兴连接生的。”现住新云山村高园组的姜宗凯说。

孔兴连回忆说,桥港村有几户人家三代人都是她接生的,看着孩子长大成人成家,再接生下一代,也是一种幸福。

由于当时桥港村仅有孔兴连一名接生员,有时在接生的时候会遇上好几个产妇要生孩子。她就必须马不停蹄地从这家赶到那家,检查产妇身体,估算预产时间,或是摸一摸胎位,在心里盘算清楚列个时间表,才得以安全顺利完成接生工作。

1968年农历12月8日,孔兴连刚生下她的第四个孩子,2天后因赶去村民家接生,刚出生的小女儿没有被照顾好而感染上肺炎,当时条件有限,没有治愈好肺炎,孔兴连最终失去了心爱的小女儿,这也成为她心中的痛处。但她依然充满激情,在接生员的岗位上始终如一地坚持、迎接着一个个充满希望的生命。

“那个年代,农村医疗技术落后,难产事件经常发生。记得有一次,当时桥港村起山组的卢学珍生第一胎遇到难产,我在旁边守了一天一夜才出来,孩子因缺氧刚出生就没有了呼吸。通过20多分钟人工呼吸,小生命终于得救了。婴儿“哇”一声哭出来,我才松了一口气。所以,接生工作,也不是想象的那么容易!”谈到那段经历,孔兴连依然有些激动。

“乡亲们信任我,我就要对他们负责”

上世纪70年代正是农村工作大发展时期,孔兴连凭着一颗初心,在村上从事多份工作,不仅做好了接生员、妇女主任工作,带领村民学习防御疾病和保健知识,在1995年洪水发生时,还带头为受灾村民无偿提供大米、饮水,时刻以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

图片1.jpg

在“接生员”的生涯中,孔兴连曾经的照片已有些泛黄了,过去的记忆也变得模糊,但她坚守岗位,尽职尽责,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却永不褪色。

“我是196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到今年53年党龄了,打心眼里感谢群众对我工作的支持和认可,让我当妇女主任,是党和群众信任我,我就要对他们负责!”孔兴连担任妇女主任期间,经历了11位村支书,看着近2000名婴儿长大成人,见证着桥港村翻天覆地的变化。 2005年,孔兴连70岁,她从坚守了45年的接生员、妇女主任工作岗位上退休。她的女儿周继华也在现在的官渡镇新云山村担任村支书,延续着这一份为人民服务的事业。

随着时代的变迁,“接生员”已逐渐淡出我们的生活,孔兴连也从风华正茂变成了耄耋老人。当初接生的小生命,如今都长大成人,有的已是三世同堂。在“接生员”的生涯中,孔兴连曾经的照片已有些泛黄了,过去的记忆也变得模糊,但她坚守岗位,尽职尽责,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却永不褪色。

来源:红网

作者:张金东

编辑:李丽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ontent/2019/07/11/5710494.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