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那山那人那事丨袁老师的“生意经”

来源:红网 作者:王宇晨 张珍 杨艳 编辑:马丽红 2019-09-15 10:41:59
时刻新闻
—分享—

编者按:在城步苗族自治县西南边陲的一个苗族村寨里,为了摘掉贫困帽子,有这样一群人,一直在努力。

他们中有党员干部,也有普通群众。

他们奋斗在脱贫攻坚的一线,沉下心、弯下腰,深入田间地头,用心用力用情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

他们以担当作为践行初心使命。

红网、时刻新闻和红星云共同推出系列报道,聚焦城步五团镇金童山村脱贫攻坚“战场”,讲述那山、那人、那事。

相关报道:戴队长和他的“冯将军”

返乡创业的“领头雁”和主动让贤的老支书

红网时刻记者 张珍 王宇晨 杨艳 城步报道

在金童山村走访时,我们时常听到一个名字——袁老师。

“这个鸡是袁老师发给我们的”“袁老师从浏阳带过来的”“有袁老师帮忙销售,不愁卖不出去”“袁老师很讲信用”……

记者来到浏阳龙伏镇黄桥村,实地拜访了“袁老师”——袁风格。

图1.jpg

养鸡达人袁风格。

“我就是本地的一个农民”,见到袁风格当天,他正在忙着和基地技术员一起分发鸡苗。

领到鸡苗的村民张荣光很是开心,他告诉我们,去年他们以入股的形式加入了合作社,纯收入就有几千块,今年想领养鸡苗自己养,可以自销也可以由合作社兜底销售。

在浏阳,袁风格的基地分布在龙伏镇、淳口镇、北盛镇、古港镇、永和镇,同时,在株洲攸县,邵阳城步、绥宁等地也有养鸡场。

“我的基地主要是在浏阳,农民都不愿离开家乡的。”谈及在城步的基地,袁风格坦言,“开始也没想去养鸡,太远了。”

起初,冯军邀请袁老师去金童村看看,想发展养蜂产业。

走了一趟后,袁风格建议先发展养鸡产业。“没想到还有这么贫困的地方”,看到村里贫困的现状,袁风格告诉冯军,养蜂的话,海拔高花期短,农民养蜂只有半年有收入,要短期内脱贫致富还比较难,但是养鸡就不一样……

从浏阳到金童村距离一千多里,袁风格把基地最专业的技术员张礼明安排了过去。张礼明养鸡多年,是袁风格养鸡基地经验最丰富的专家。“我最开始养鸡的时候,大概是1998年从其他公司请到浏阳来的。”

图2.jpg

受扶贫工作队的邀请,袁风格帮助金童山村发展养鸡产业。

村里发展产业,驻村队和村干部都很兴奋,召集村民们开会。“原以为大家会很积极,没想到,基本上都持观望态度。”

“不要发鸡苗,多补点钱就可以了。”袁风格说,我听到这种声音,我就非常气愤。袁风格当时就站了出来:

“扶贫干部请我到这来带你们一起发展产业,你们不想发展不想赚钱就算了,我没什么损失,大不了撤资走人,这里就和我没关系了……”

“我们依靠党和国家沒错,但不能事事完全依赖党和政府,等、靠、要的思想只会让人更看不起……”

一顿思想教育下来,大家才慢慢思考养鸡这回事。

“不懂技术怎么办?”“鸡养大了卖不出去怎么办?”“交了押金老板跑了怎么办?”……

“鸡苗、饲料、技术、销售,都由我负责。我们有技术员专门指导大家,你们如果愿意来基地做事,按照一只鸡4 元钱发工资,其他风险,包括疫情疾病、销售渠道都由我们负责……”

这个时候,冯军也果断站出来说,“大家担心押金的问题,我以个人名义在保证金收条上签字担保赔付。”这时,几位贫困户才站出来,愿意来养鸡场学养鸡。

不到6个月,养鸡场第一批4000羽鸡销售一空,净赚1万余元。在成功的示范带动下,原本观望的村民也都纷纷报名,踊跃参与。

虽然张老师有多年养鸡经验,但第一次尝试高山林下养鸡还是突发状况不断,入冬又遭遇十年一遇的冰冻灾害天气,突发情况鸡群发生“踩踏事故”,外地大面积禽流感疫情波及市场鸡价低迷……没想到,第一年下来,没有盈利,反倒损失了20多万,见此情况,另一位合伙人选择了放弃。

“好不容易才调动了贫困户的积极性,如果这个时候宣告失败,那么以后这里要发展产业就更难了,大家更加不敢轻易尝试了。”想到这些,袁风格从自己账上转了4万元给张老师,要求他按照4元/只给参与养鸡的贫困户发工资。

经历过多次波折,养鸡场有了稳定的产出,贫困户参与养鸡的积极性更加踊跃,纷纷来收养鸡苗。然而在2018年,打造南山国家公园,原来的养鸡场被划进了保护区红线边缘,要求搬迁整改。

这一次,养鸡户们首先站出来反对,不愿放弃养鸡产业。

历经挫折的养鸡产业面临一次新的洗牌,村干部和驻村队员给大家做工作,决定重新选址开办养鸡场。

现在,村民们掌握了养鸡技术,信心也树立起来了。养鸡场每年稳定产出鸡8 万羽,直接为贫困户创收 32 万元。还有部分贫困户选择从养鸡场分到鸡苗后自己养殖,担一定风险但收益也更多。

历经三年风雨,养鸡产业慢慢发展起来,当初养蜂的初衷又被提上日程。南山脚下野花多,蜂蜜质量好,养蜂也不需要太强的劳动力。袁风格从浏阳带了10箱蜜蜂,花了整整9个半小时抵达金童村,无偿捐赠给贫困户,并传授养蜂技术。

采访中,袁老师一直没提,家人告诉我们,城步的养鸡场到现在还没回本,“原本今年有望盈利的,没想到要选址重建。”袁风格解释说。

“他就是这样,宁肯自己吃亏。”对袁风格的这般“生意经”,家人们也习以为常了。

“那里的村民真的太穷了,我们能帮一点是一点,这也不仅是一桩生意,更算是一种情怀吧。”袁风格看着墙上与袁隆平院士的合影说,“袁院士是我的偶像,他把一生都奉献给了粮食事业,养活了世界上千千万万的人,我做不到袁院士那样,但我可以在能力范围内尽一份绵薄之力,希望村里越来越好,大家都能脱贫致富。”

记者手记:

一个人致富,靠的是能力;带领村民共同致富,靠的是回馈乡梓的情怀。

在扶贫村发展产业,没有产业基础,还得让利于民,这不是每个生意人都能做到的。袁风格的情怀让他在驻村帮扶工作队里有了“名气”,长沙市环保局驻村帮扶工作队、省贸促会驻村帮扶工作队找到了他,他带着鸡苗、带着技术骨干、带着资金帮助村里发展产业,打开市场。

袁风格以袁隆平院士为偶像,金童上村民尊袁风格为袁老师。袁院士与袁老师有着不一样的能量,却有着共同的情怀。

来源:红网

作者:王宇晨 张珍 杨艳

编辑:马丽红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ontent/2019/09/15/5975362.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