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岁时序,草木生。人立天地间,与自然相融相生。岁岁时时,泡一杯时令茶,应着四季更迭五行流转,还传承着传统文化的生活方式。6月6日起,红网湘茶频道推出“茶话二十四节气”系列报道,带您了解节气里有关茶的文化习俗。
一款白茶,迎接寒露。
红网时刻记者 宋沛珊 长沙报道
朔风剪断了秋草,冷露打湿了月色,橘红菊黄。昨日气温已降下来,寒气深了一层。回长沙便感知到了秋天,虽然周遭都是满眼的绿,但行人已添上了衣服。
白露之后过了秋分进入十月便是寒露季节,是白茶树生长缓慢期,天气转凉,夜间水汽在茶树上凝结成露,此时采摘的“寒露茶”有一种独特的甘醇清香味。
即是寒露,便已是深秋。走在上班的路上,面对微寒的风,想起昨夜泡茶,那几杯白牡丹入喉,后背微汗,那种非常美妙的花香蜜香,那种茶汤入口后的旋即回甘,是存放半年后,白茶中的内含物质渐入佳境,汤水的醇厚感直线上升,花香馥郁十足,茶汤里恬静的人情,风土的密码,在茶中悄然还原。
白茶大师的指尖功力
“开青—摊晾—萎凋—并筛—萎凋—干燥,一变一化,尽在掌握之中。老手艺让汤清,气香、叶活,离不开制茶师的手上功夫。”福鼎白茶制作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福鼎白茶林氏制茶世家第13代传人林飞应是业界白茶大师,他认为白茶实属天气转凉的佳饮。
林飞应认为采茶是做好茶的核心工序之一。
“在其粗犷的内里却是细腻绵柔的甜,兼之花果香,所以对于福建当地茶农来说,寒露时节的茶青,不比清明前后的茶价值低。”
他的得意之作——白牡丹,以陈香蜜香馥郁涤荡人心,遇水则幻化出无穷滋味让茶客喜爱不已。更有人形容,这款白茶像金庸笔下的小龙女清丽淡然,水甜柔、绵长,当下豪饮一碗,沁人心脾。
当茶遇上沸水。而这其中最重要的一环便是,树叶经过茶人的指尖转变成茶。六大茶类中白茶的制法看似简单,实际上十分考验制茶人的功力。在白茶大师林飞应四十多年制茶生涯中,不仅继承白茶传统的制茶技艺,更是在此基础上研发出有着“茶中软黄金”美誉的金花白茶。
采摘后,不揉不炒,传统制作工艺唯萎凋与干燥两项。但看似简单的工艺,实际操作不易掌握,一招一式马虎不得,加工时机更是极其关键。林飞应常说看茶做茶,白茶没有挽回的余地,每一道工序的进行全凭丰富的经验把控,丝毫不敢怠慢。
因其独特的工艺制法,造就了白茶外形天然素雅,汤色杏黄明亮,滋味清甜鲜爽。新制的白茶,如未经世事的少年,多了些燥热,少了些沉静,需要时间的打磨。数日、数月、数年,静置、冷落、孤独的等待、分解、转化,内质悄然重生。
寒露起 方忆老白茶
寒露是制作白茶的最后节气,反映自然界气温变化的节令,而露水是“寒露”节气后特有的一种自然现象。此时的天气已转凉。
春水秋香,在白茶上也极为适用,主要还是因为茶树经过一个夏天酷热的洗礼,到了寒露季节,昼夜温差使得茶树的内质更加的甜,花果香清晰,所以寒露茶深得老茶客们的喜爱。
一饼白茶,让茶客收藏细细品味。
喝白茶也有讲究,一口好的白茶能让你感受到汤水浓郁醇厚,香气芬芳扑鼻。老白茶具有更显著的保健功效,茶性由凉转平渐温,其含有丰富的黄酮类物质,它们具有降低血管堵塞,保护血管通透性的作用。而且黄酮类物质的含量,还会随着存储年份的增长逐渐增加。
“再者,白茶可长期保存,收藏价值彰显。去年,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发布公告,修改后的新《白茶标准》正式施行,对含水量提出标准,使白茶可长期保存有了法律依据,为新一轮老白茶收藏投资高潮。”林飞应介绍到。
来源:红网
作者:宋沛珊
编辑:肖拓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