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风界环志的夜鹰。
屏风界环志的水雉。
屏风界环志的黄苇鳽。
屏风界环志的红喉歌鸲。
池鹭。
夜鹭。
灰林鵖。
红网时刻记者 陈纲 通讯员 杨贵新 阳赤远 邵阳隆回报道
10月9日下午,记者与隆回县林业局党组书记申长辉从隆回县城出发,赶往千年鸟道大水田乡屏风界护鸟值班。经过两个多小时的山路颠簸,赶到屏风界护鸟站时已是晚上7点。
吃完晚餐,记者与护鸟站同志一人一个手电筒,趁着夜色踏上进山护鸟巡逻之路。山风吹在身上顿感寒意来袭,屏风界上气温比县城要低五至六摄氏度。夜晚的屏风界并不寂静,虽是深秋季节,山中各种虫叫声彼此起伏,我们沿着崎岖的山路前行。
好险!是“烙铁头”!
一路上, 我们边走边聊,带着欢声笑语行走在山林中,驱走了寒意,没想到危险时刻不在。
“毒蛇,是‘烙铁头’!一种剧毒蛇!幸亏我们刚才经过时没踩到它,否则,被它咬伤了就糟糕了。”巡山经验丰富的护鸟站站长阳赤远用手电筒照着挡在路上的一条蛇说。
我们返回一看,在路边看到了一条蛇,长着一个铁烙头的脑袋,不由倒吸一口凉气,“好险!”
烙铁头,学名原矛头蝮,俗名烙铁头、笋壳班等、老鼠蛇和恶乌子等,主要栖息于山区箭竹草原或碎石堆,一般在白天活动。毒性极大,人被咬伤后如不能得到及时医治,很可能因呼吸麻痹致死。
有了这次“历险”,巡逻队格外小心,每走一步都要用电筒扫视一圈,确认安全后才往前走,但巡山的速度明显减慢。
滑脚的癞蛤蟆
“这个石头怎么这么软,这么滑……”忽然,走在前面的巡逻队员王文生一个趔趄,差点摔倒,用电筒仔细一照,原来是踩上了一只蟾蜍。
蟾蜍俗称癞蛤蟆,是无尾目、蟾蜍科动物的总称。最常见的蟾蜍是大蟾蜍,俗称癞蛤蟆,也有叫疥毒子,疥蛤蟆。蟾蜍皮肤粗糙,背面长满了大大小小的疙瘩。白天多潜伏在草丛和农作物间,或在住宅四周及旱地的石块下、土洞中,黄昏时常在路旁、草地上爬行觅食。晚上光线不好的时候,一只癞蛤蟆呆在地上不动,还真像一块石头,难怪得王文生差点被癞蛤蟆“绊倒”。
遭遇了毒蛇和癞蛤蟆后,巡逻队员心里也直打鼓,有了返回护鸟站的念头。一名队员说,我们已经巡逻了几个小时,回去还要几个小时,等下手电筒电量不足,看不见回去的路,太危险了。
大家一商量,意见得到了统一,于是开始返回。
“自投罗网”的鸟
回到屏风界护鸟站时,已是深夜十二点。只见护鸟站后面山顶的一个灯还在亮着。高兴地看环志网上的鸟,大家的疲劳顿时抛到九霄云外。
“网上好多鸟和飞蛾。”只见夜鹭、池鹭、水雉、夜鹰等各种各样的鸟粘在环志网上,护鸟站的同志把一只只鸟小心翼翼取下来,拿到保护站再一只只鸟称体重,量体长,详细记录,然后给鸟儿环志、拍照,再放飞。
鸟类环志是根据标记个体研究鸟类生活史、种群动态,特别是研究鸟类运动的一种研究方法,即在鸟类集中的地点(繁殖地、越冬地或迁徙中途停歇地)捕捉鸟类,将带有国家环志中心通讯地址和唯一编号的特殊金属环或彩色塑料环固定在鸟的小腿或跗上,然后在原地放飞,以便在其他地点再次捕捉或观察到。
隆回县自2001年以来,全国鸟类环志中心、日本山阶鸟类研究所候鸟研究中心与江西、云南等地鸟类保护工作者,先后在屏风界开展了4次鸟类环志,共捕捉鸟类90种1000余只,环志1000余只,为研究和保护鸟类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
给鸟儿环志完后,已是次日凌晨2点,护鸟站和巡逻队员才拖着疲惫的身子去睡觉。
为了守护千年鸟道,在候鸟迁徙季节,为防止一些人黑手伸向小鸟,该县林业局每天安排6名干部职工、县森林公安局每天安排两名民警、屏风界候鸟保护站每天安排一名工作人员实行24小时巡逻护鸟。为迁徙的候鸟打造了一个温馨又安全的港湾。
天刚蒙蒙亮,护鸟站同志又开始新的一天护鸟巡逻。
来源:红网
作者:陈纲 杨贵新 阳赤远
编辑:陈纲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