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等待69年,家属来湘带烈士回家

来源:红网 作者:陈诗娴 王开慧 毛红枚 编辑:宋芳 2019-12-02 09:17:53
时刻新闻
—分享—

94561575223547562.jpg

邵东廉桥镇,当地政府百姓为黄海龙修的纪念亭。图/受访者提供

伯父牺牲时,56岁的吉林人黄武军还未出生。对于伯父唯一的印象,是家中的立功章。“我父亲跟伯父都参加了解放军,也都在湖南打过仗。伯父牺牲后,父亲复员回家。”黄武军说,家人曾去伯父牺牲的地方找过,但没找到伯父安葬的地方。

近日,黄武军来到邵东。通过志愿者的努力,黄武军一家人终于知道了伯父安葬的地方。黄武军打算近期将伯父的骨灰带回吉林老家。

潇湘晨报记者 陈诗娴 实习生 王开慧 毛红枚 邵阳报道

1950年,吉林籍战士黄海龙在邵东作战时英勇牺牲。近70年,黄海龙烈士长眠于邵东廉桥镇。邵东廉桥镇的百姓并未遗忘他,为他设立墓碑,修建纪念亭,当地学生还年年为烈士扫墓挂青。

但黄海龙远在吉林的亲人,一直都未找到黄海龙烈士安葬的地方。今年9月,有志愿者在邵东一小学校园内发现黄海龙烈士墓,并于近日找到了黄海龙烈士亲属。11月30日,黄海龙烈士的侄子黄武军和侄女来到邵东,他们准备起完墓,送到殡仪馆捡完骨灰,将骨灰带回吉林。

家人曾外出寻找烈士踪迹

“大伯的墓,是水泥面的,外面有砖砌着。”12月1日,黄武军告诉记者。近70年后,黄海龙烈士的家人终于找到他的墓地。电话中,黄武军的声音有些激动。

谈到大伯黄海龙,黄武军表示,大伯牺牲的时候,自己还没有出生,对大伯的印象,来源于家中的立功章。

“我的父亲和大伯曾一起参军打仗,家中有很多立功章。”黄武军介绍,黄海龙在家中排行老大,下面还有五位弟弟妹妹,黄武军的父亲黄海涛排行老二。

“这些年来我一直打听大伯的消息,但什么也没有打听到。”黄武军说,父亲与大伯都参加了解放军,到湖南打过仗。大伯牺牲后,父亲复员回家务农。黄武军说,大伯黄海龙牺牲的时候还是未婚,他牺牲后,爷爷奶奶一直得到政府的救助。其间,家人也找过大伯的牺牲地,但是没有结果。

此次与黄武军一起赶赴湖南的,还有他的堂妹,家人经过商议,决定准备起完墓,送到殡仪馆捡完骨灰,将骨灰带回吉林。

志愿者跨省接力找到烈士亲属

时隔70年,促成黄武军找到大伯墓地的,是一群热心的烈士寻亲志愿者。葛女士是第四野战军吉林籍烈士的后裔,得知湖南邵东有吉林籍烈士,她先后两次驾车寻人。

葛女士告诉记者,今年9月,她在网上看到,为烈士寻亲的志愿者在网上发帖,称在湖南邵东廉桥镇找到吉林籍烈士黄海龙的墓,希望寻找到其家人。同为吉林籍烈士后裔的葛女士知道后,提出去当地寻找黄海龙烈士亲属的想法。

根据志愿者提供的图片,黄海龙烈士墓碑上篆刻着其生平文字,墓碑正面文字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湖南军区独立第十六团一营二连(或三连)副连长黄海龙之墓。墓碑背面文字为黄海龙烈士,吉林省长春同泰区四马架村人,于1945年9月参加人民解放军,历任正副班长、正副排长、副连长等职。在人民解放战争中英勇作战立下很多战功,1950年3月在邵阳六区社竹村(今廉桥双义村)剿匪战斗中英雄牺牲。

葛女士介绍,寻找烈士亲属并不顺利,根据墓碑上的内容,她与丈夫一起,驾车找到了一个叫四马架的村子,但村庄里并没有姓黄的人家。后来葛璇发现,吉林另外还有一个叫四马架村的地方,今年10月便驱车100多公里前去寻找。

来到长春市德惠市四马架村后,葛女士从村民处打听到,黄海龙的亲属已经搬走。最终,葛女士在四马架村邻近的马家堡村找到了黄海龙的亲属。

当地人年年都为烈士扫墓

“我们学校每年都要组织学生为烈士扫墓‘挂青’。”邵东廉桥镇第二完全小学的陈校长回忆,从上个世纪50年代起,黄海龙烈士墓一直在原地没有移动过,但长期日晒雨淋,风化比较严重。于是他们根据文字记载,于1998年10月份重新为黄海龙设立墓碑,修建纪念亭,“设立墓碑、修建纪念亭的钱是政府、老乡、学生捐的。”“我没有看到有烈士亲人前来祭奠,学校每年都会组织学生为烈士扫墓。”陈校长说,他也想帮助烈士寻找亲人,没有找到。

来源:红网

作者:陈诗娴 王开慧 毛红枚

编辑:宋芳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ontent/2019/12/02/6270403.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