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郴州12月13日讯 (通讯员 李梦湖 向海彬)12月7日,郴州市苏仙区栖凤渡镇村头村村民曹石元趁着周末回家看望妻女。“我的家庭非常困难,多亏有政策照顾,为我减轻了重担。”曹石元的妻子和两个女儿均是重度智力残疾人,家庭经济来源全靠曹石元外出打零工。“现在每月能领到农村低保金1320元,加上残疾人补贴每月810元,全家一年有补贴25560元,加上打工的钱,一家四口不愁吃喝了!”曹石元一笔一笔计算着全年的收支账,合计着自己的脱贫计划。
苏仙区民政部门工作人员走访贫困户。(资料图)
近年来,苏仙区紧扣“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实施了“造血”式脱贫。如何让丧失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孤寡老人、长期患病者等“无业可扶、无力脱贫”的特殊贫困人口脱贫成了“最难啃的硬骨头”。苏仙区以“三个聚焦”为指引,构建“1+N”兜底保障政策体系,全面落实农村低保、特困供养、临时救助等各项措施,打通了特殊贫困群众脱贫退出、同步小康的“最后一公里”。
低保帮扶暖心
“有政策照顾,自己也不能落后,靠自己努力,生活才更有奔头!”今年40岁的李国平一直未婚,是苏仙区栖凤渡镇河头村贫困户,因为有四级肢体残疾,每月享受低保二类标准300元的补助金。今年2月,李国平找到了一份保安工作,每月有了固定工资收入。“以前有工作,低保就会被取消,现在政府给我一年的渐退期,等我收入稳定再停发,非常人性化,让我没有后顾之忧。”讲到现在的日子,李国平笑容满面。
脱贫攻坚战全面打响以来,苏仙区制定下发了《苏仙区精准扶贫民政救助兜底保障工作实施方案》《苏仙区社会保障兜底脱贫对象认定实施细则》等文件,建立了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工作协调机制,加强农村低保制度和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探索建立贫困户中重度残疾人、重病患者单人保障政策和支出型贫困救助政策,全面推行贫困户低保渐退机制,实行“渐退帮扶”政策,既扶上马,又送一程。
苏仙区高度重视兜底保障工作。连续六年,该区开展农村低保“阳光行动”,每年定期对低保家庭情况进行全面入户复查、评议和监督,加强对象排查和信息比对,做到“应保尽保”,杜绝“错保漏保”。连续五年,苏仙区持续提高农村低保标准,目前保障3767名贫困人口,累计发放农村低保金6120万元,为更多有需要的人兜牢了底。
专项救助贴心
“孩子生重病,对贫困家庭来说是雪上加霜。如果没有这么好的医疗救助政策,我可能早就失去了我的孩子。”苏仙区坳上镇贫困户李金花逢人便说。
李金花的孩子在2017年被确诊为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三年间,李金花带着孩子辗转长沙、北京等地就医,入院26次,总费用58万元,基本医保、扶贫特惠保、财政兜底等各项医疗政策救助52万元,最后个人只承担了5.8万元,极大减轻了家庭负担。“我儿子15岁了,成功进行了骨髓移植,能像正常的孩子一样求学,这离不开政府和社会的帮助。”李金花心存感激。
近年来,苏仙区建立“资助参保参合、门诊医疗救助、住院医疗救助、临时医疗救助和慈善医疗援助”五位一体的城乡医疗救助模式,救助方式由原来的“医前垫付、医后报销”转变为“随来随治、随结随走”的“一站式”即时结算。住院医疗救助实现特困人员基本医疗费用全免,低保对象、贫困户住院救助比率分别达到70%、60%,救助封顶线提高到了5万元,其中对患重特大疾病的农村低保户和贫困户进行医疗兜底救助,个人自付比例不超过总费用的10%。近三年,苏仙区累计实施医疗救助15071人次,发放医疗救助金1460万元。
“感谢感谢!没想到这么快就领到救助金,帮助我渡过难关。”良田镇菜岭村贫困户黄传来拉着民政工作人员的手激动地说。今年年初,黄来传在田间不慎摔伤造成多处骨折,暂时失去劳动能力,民政部门得知情况后及时审批,将临时救助金3000元及时送到了黄来传手中。
苏仙区民政部门工作人员走访贫困户。(资料图)
近年来,苏仙区建立临时救助分级审批制度,千元以下的临时救助委托镇、街道即审即办;大额急难临时救助通过该区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工作联席会议一事一批,最高救助金额达到2万元。该区临时救助制度与各类救助制度“无缝对接”,为突遭变故的贫困家庭救急解难。近三年,全区累计实施临时救助9100人次,发放资金930万元。同时,该区全面落实困难残疾人“两项补贴”制度,建立“两项补贴”联合认定机制和“互联网+监督”机制。近三年,累计为5000多名残疾人发放“两项补贴”资金1166万元。
养老托幼安心
“我在这吃住不花一分钱,还有工作人员照料,真是赶上了党的好政策。”冬日暖阳下,60岁的贫困户邓正华坐在苏仙区良田镇中心敬老院的凉亭里晒着太阳。邓正华一生未婚,没有子女,2017年因患风湿性关节炎行动不便,被接进了敬老院集中供养。
为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医”的目标,苏仙区全面落实农村特困供养政策,筹集资金2300万元,深入开展敬老院提质改造及护理区建设,已建成6所农村敬老院,集中供养特困人员279人。2020年,全区将构建“1+5”特困人员供养服务联合体(即1个区社会福利中心,5个区域性农村敬老院),大幅提升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兜底保障能力,将集中照料护理服务由特困人员逐步向农村低保、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中的老年人、残疾人拓展,通过提供低偿的照料护理服务,减轻贫困家庭中主要劳动力对失能老人的照料负担。目前,该区有农村特困人员929人,集中供养人员按照每人每年8400元的标准发放到人。
苏仙区组织开展各类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活动。(资料图)
同时,苏仙区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制度,建立了93个区级农村留守儿童之家,村村都有留守儿童关爱保护中心,实现了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全覆盖,并通过开展“爱心呵护,温暖童心”“关爱留守儿童,圆梦微心愿”等活动让近百名贫困儿童第一次走进电影院,第一次亲手做蛋糕,第一次参观革命纪念馆……
脱贫“兜底”还离不开社会力量的参与。苏仙区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开展社会救助、社会互助和志愿服务活动,募集捐款293万元,实施慈善救助910人次,打好农村低保、特困供养、临时救助“组合拳”,为高质量脱贫攻坚战托底守关。
来源:红网时刻
作者:李梦湖 向海彬
编辑:文建美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