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政协委员舒兴华。
红网时刻1月12日讯(记者 刘璇 潘锦)近年来,湖南省政协委员舒兴华通过网络直播、农民网红等途径,拓展优质冰糖橙全国营销,帮助怀化近1000户果农增收,圆了家乡村民的脱贫梦,由此获得“湖南省百名最美扶贫人物”“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的荣誉称号。同时,他也被村民们亲切地称为“橙子哥”。
舒兴华在回乡创业发展冰糖橙品牌的过程中也发现,由于城乡收入差别巨大,社会资源分配和公共产品提供不平衡,以及“市民”优越于“农民”的传统观念,造成农村人才工作陷入困境,很多地方出现“青黄不接”后继无力的人才匮乏状况,乡村主体力量相对薄弱。
“实现乡村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核心,也是我国经济建设的核心。”舒兴华认为,现阶段农村发展落后,资源分布极不均匀,收入低直接导致农民背井离乡,外出打工,村里只留下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村子自然就演变成“空心村”。
“乡村青年应该逐渐成为乡村主体力量。”作为一名青年政协委员,舒兴华在此次会议带来的提案中重点建议,培育乡村主体力量,助推乡村产业发展。“唯有乡村产业兴旺,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的社会问题,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目前困局:人才总量不足且流失严重
“尽管目前我省乡村人力资源数量巨大,但乡村人才总量不足,随着农业现代化的逐步推进,农业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乡村出现了大量剩余劳动力。”舒兴华发现,由于城乡的公共设施和公共服务投入存在着较大差距,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客观存在的势差,城市资源集聚,拥有比较完善的公共设施和配套服务,拥有更多发展机会,因而人才从乡村向城市集聚的态势依然,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中青年农民纷纷进城务工,造成乡村发展的后备力量不足,乡村人才严重短缺,成为制约乡村振兴的主要因素。
同时,舒兴华在调研过程中还发现,乡村人才结构不合理问题也较为突出。首先是人才学历结构不合理,从接受教育的年限和文化程度或者学历来看,湖南省乡村人力资源中具有初中及以下学历的普通型人才所占比重过大,具有高中和中专学历的技能型人才短缺,而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创新型高层次人才极其匮乏。其次,乡村人才分布结构也不均衡,乡村人才大部分集中于第一产业,从事第二、第三产业相对较少,特别是在创新创业、社会服务、公共发展以及乡村治理等领域的核心人才匮乏,县乡农业新产业新业态急需人才严重不足。还有,乡村人才知识结构不完善,文化教育水平低,没有接受过系统、正规的农业技术和职业培训,难以接受先进的农业科学知识农业技术,致使现代科技和现代生产要素难以向乡村渗透,创业兴业能力不强,示范带动作用不明显,远远不能满足农业农村现代化和经济转型升级的需要,不能适应乡村振兴所需劳动力与智力支持的要求。
发展建议:发展农业教育 培育新型农民
舒兴华认为,首先要推进改革创新,优化乡村人才发展环境。“人才发展的关键在体制机制,活力来自改革创新。”他建议,要创新人才评价机制,各人才主管部门要分行业类别制定各自的人才评价办法,改变论资历、看文凭、重奖项的习惯做法,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的人才管理和考核评价体系,引导人才扎根农村,深入生产一线和田间地头,在实践中锻炼,在一线上建功。
“发展农业教育,发挥农业高校自身优势也是极其重要的一点。这样可以培养更多的高素质农科人才,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障与智力支持。”舒兴华建议,在教育部门直属农业院校农科类专业中开展公费农科生招生试点,实施招收公费农科生政策,以便吸引更多学生报考农业院校农科类专业,培养高素质农科专业人才。同时还要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农业院校要紧紧围绕实施乡村人才振兴战略的要求,进一步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完善课程体系,培养一批有技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农科专业人才。完善协同培养模式也很重要,农业院校应依托自身学科优势,紧密结合乡村产业振兴要求,积极推进校地、校企等多种形式合作,构建以协同创新为特征的产学研用组织模式,以此带动农业科研人才队伍整体实力提升。
“培育新型农民,促进乡村农民职业转型,这应该是未来乡村农民发展的趋势。”舒兴华认为,适应乡村振兴需要构建培育体系,培训对象要重点向新型职业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倾斜,全面建立职业农民制度,培养一批农业经纪人、职业经理人和乡村工匠,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农业劳动者大军;培训区域要着重向贫困地区倾斜,农民培育机制也需要创新,鼓励和引导农民通过弹性学制参加中高等农业职业教育,农业龙头企业、农业技术协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组织也可以承担培训任务,将农业企业和农业园区等建立新型职业农民的实习实训基地和创业孵化基地。
来源:红网
作者:刘璇
编辑:高芹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