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耒阳:以乡风文明之“魂”筑乡村振兴之“基”

来源:红网 作者:资一帆 李志寰 石珊 编辑:王津 2020-04-11 20:17:45
时刻新闻
—分享—

耒阳市积极开展“孝心村”建设,推行“以孝治村”模式,以孝德文化、乡风文明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走进耒阳市,文明新风扑面而来。

微信图片_20200409130001.jpg

4月7日,耒阳市哲桥镇组织开展脱贫攻坚“四培四争”评选表彰活动。

红网时刻通讯员 资一帆 李志寰 记者 石珊 衡阳报道

近年来,耒阳市积极开展“孝心村”建设,推行“以孝治村”模式,以孝德文化、乡风文明助力乡村文化振兴,形成人人孝敬、家家和谐的良好氛围。“孝老爱亲邻里睦,红白喜事不奢办,诚信守法赌博禁,崇尚科学不迷信”成为人人遵守的村规民约。走进耒阳市,文明新风扑面而来。

只收祝福不收礼金

4月5日,耒阳市东湖圩镇观音阁村村支书李瑞南为母亲过了一个特别的八十大寿。李瑞南支书母亲唐喜英八十一周岁,这位八十岁的母亲儿孙绕膝,四世同堂。为了表达对老母的孝顺,家中几位兄弟决定要为母亲好好的操办一场体面的生日宴,请亲朋好友一起来庆祝。李瑞南同意为母亲办生日寿,但提出生日邀请操办必须符合“移风易俗”文明节约的要求,在他的一再坚持下几兄弟只邀请了近亲,没有大操大办,只想着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吃一顿简简单单的家常菜。

恰逢当日清明节假,大多数村民返乡祭祖,得知支书母亲大寿纷纷赶来为之庆祝,随礼是村民的习俗,但李瑞南被全部拒绝,只收祝福不收礼金。这次寿宴不放一支烟花、一串爆竹。“以前我们总觉得酒席办的越大越有面子,支书家为我们带了好头,以后我们就对照这个模式来。”前来祝寿的村民对支书这种身先士卒作表率的做法交口称赞。

百善孝为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家里的老人红白喜事操办是子女必做之事,随着市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近年来人情消费支出日趋增长,出现了操办红白喜事铺张浪费、炫耀攀比的现象。为彻底改变这种乡风民风,该市加大了乡村文化建设,打造宜居宜人、产业兴旺、乡风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充分挖掘本土文化资源,在破旧俗、立新风下工夫、深工夫,全面扭转市民落后的习俗思想观念。

只火化不搞迷信活动

“我的后事要做到不设灵堂,不搞一切迷信活动,不开追悼会,不接受花圈,不放鞭炮一切扰民等活动。”4月9日下午,记者来到彭军家,他拿出一张父亲生前的遗嘱给记者看。遗嘱的主人是耒阳市原文化局副局长彭远源,生于1931年9月27日的彭远源于今年1月22日离开人世,他的子女按照他立好的遗嘱行事,没有通知生前好友,不开追悼会,不接受花圈,不放鞭炮,老人的遗体被送往殡仪馆火化,完成了他生前的遗愿,绿色殡葬新风尚在该市逐步形成。

在过去,丧葬事宜是件大事,尤其是对于一些年岁大的老人,去世了大办丧事已成习惯,设灵堂、放鞭炮、唱哀乐、择吉日出殡送葬。当地市民告诉记者,办丧事几天下来,花费少则3、5万,多则上10万元。有的甚至越来越讲排场,互相攀比,这样不仅浪费钱财,还产生奢靡攀比之风。

探索“精神扶贫”新模式

4月7日,耒阳市哲桥镇组织开展脱贫攻坚“四培四争”评选表彰活动,对获选户颁发了荣誉证书和纪念品。一场以“身边人”为标杆,对标先进的脱贫大战正在该市持续展开。

针对农村普遍存在的“等靠要”“脏乱差”“不孝道”等突出问题,耒阳市探索开展了“四培四争”活动。培养好习惯,争当清洁卫生示范户;培养好精神,争当勤劳致富示范户;培养好品德,争当感恩社会示范户;培养好家风,争当和睦家庭示范户。以“精神脱贫”助力“精准扶贫”,以“文明乡风”添彩“美丽乡村”。 帮助贫困群众从思想上强信心、精神上斩穷根。

该市“四培四争”示范户实行每月评比、动态管理,真正做到能进能出、好中选优、优中选强。目前,全市30个乡镇街道均已启动评选活动,已评选出“四类示范户”646个先进典型。

文明之风徐徐来,乡村振兴奏华章。文明在耒阳大地生根发芽,耒阳山水更美了,农村有了新风貌,农民有了新面貌。下一步,耒阳市将牢牢扭住乡风文明建设的“魂”,紧紧抓住乡村振兴的“根”,在“铸魂强根”上精准发力,不断繁荣乡村文化,传承文明乡风,为耒阳乡村振兴筑起坚实基础。

来源:红网

作者:资一帆 李志寰 石珊

编辑:王津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ontent/2020/04/11/7010970.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