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商务扶贫回眸丨周菊珍:不做大生意、只卖农特产的90后

来源:红网 作者:杨斌 编辑:马丽红 2021-02-13 10:41:01
时刻新闻
—分享—

红网时刻记者 杨斌 长沙报道

周菊珍是张家界桑植县龙潭坪镇四方溪村一位在外打工返乡的90后。通过做电商销售土货,把家里原来的泥瓦房变成了三层小洋楼,小轿车替代了脚踩的自行车,日子越过越红火……村民们都亲切地喊她“珍珍”,有什么好吃的也都要等她收货时留给她。这一切,源自周菊珍几年前和电商销售平台的“结缘”。

机缘巧合“触电”打开局面

四方溪是桑植县一个偏远闭塞的小山村,“九山半水半分田”的自然条件,让周菊珍从小尝尽生活的艰辛。

初中毕业后,周菊珍就汇入外出打工的热潮。由于自身文化水平低,又没有一技之长,经历了进厂到失业的循环状态,一年下来也只能解决个人基本温饱问题。

多年奔波后,已经成家的周菊珍为了照顾父母和孩子,决定回家自主创业。在此期间,她赶乡场摆过地摊、开店卖过窗帘、倒卖过鞋子等,每天很辛苦,但收入很微薄。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尝试把妈妈做的卤菜照片放在微信群里做起了生意,没想到很受欢迎。

起初只是亲戚朋友介绍将卤菜和腊肉通过邮寄卖给她原来在温州打工时的朋友,没想到喜欢吃自家卤菜的人越来越多,于是她开始慢慢扩大了市场,她利用微信朋友圈中在外打工的老乡销售本地留守农户(绝大部分是贫困户)自产的剁辣椒、土鸡蛋、腊制品和蜂蜜等土特产品。

每天周菊珍都会去附近村的农户家中收集土特产,自己抽真空、分装、打包,根据微信收集的买家信息填好快递单,利用每天一趟到县城的班车送到快递公司邮寄。

受益政府“农产品进城”新模式

2016年起,湖南省商务厅和省扶贫办组织开展了电商扶贫专项行动,围绕解决“农产品进城”的痛点,探索“电商扶贫”新模式。

桑植县认真落实有关电商扶贫工作,成立了桑植县电子商务服务中心,大力宣传电商扶贫政策,营造电商氛围。

周菊珍积极主动参加了桑植县举办的第一期电商扶贫学员培训班,通过电商知识培训,掌握了一定的电商技能,开阔了视野。

2016年10月,周菊珍和当地3名青年成立“土家亲戚”土特产品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立志要帮助贫困农户把本地农产品卖出去,实现“大手牵小手,一人富带动大家致富”的心愿。

在周菊珍的带动下,村里人种起了蕌头、萝卜和辣椒,养起了猪,带动了亲戚发展“土菜”产业。如今,村里的土家腊肉、腌菜、辣酱等系列“土家亲戚”产品纷纷走出山沟沟,源源不断销往福建、浙江、深圳、江西等地,2016年当年销售收入110多万元,其中电商销售达96万元。

政企携手解决农产品销售痛点

2017年2月,省商务厅、省扶贫办联合组织全省重点农产品电商企业赴湘西州和张家界市进行调研,在张家界市桑植县调研时,专门从县城驱车3个多小时前往四方溪村,了解周菊珍电商扶贫的模式和存在的困难。

当时周菊珍为了更好地管理订单,2017年初花8万多元在浙江的一家公司购买了一套微分销系统,调研组经过分析,发现该系统存在三级分销的政策风险,建议不要使用。

为了帮助贫困地区解决零散的、自产自销农特产品上行的渠道,实现电商精准脱贫,调研结束后,由省商务厅牵头联合省扶贫办、省农委等部门,着手酝酿开发一套可以让贫困地区农特产品上线销售的系统。

经过近8个月的反复探索、论证和开发,省商务厅电商处多次拜访、征询相关职能部门和业务处室,组织湖南知名电商企业和行业协会进行座谈研讨,就系统开发、产品质量安全、销售体系建设、运营服务等方案进行深入讨论,不断优化系统,完善功能。

2017年10月30日,“湖南电商扶贫小店”平台正式上线运行。该平台具有模式创新、用户使用门槛低、容易推广等特点,同时对贫困户免费服务。

短短一个多月时间,“扶贫小店”交易总额突破180万元,近3000人在“扶贫小店”平台上开店,其中贫困地区开店人数超过2000余人,上传商品种类上百种,怀化冰糖橙、祁东黄花菜、乡里爽口萝卜皮、农家自制烟熏腊味、手工姜糖、乡里土鸡蛋、土蜂蜜等成了热销产品。

现在,周菊珍的“土家亲戚”农特产品年销售额达180万,带动了乡亲们脱贫致富。

来源:红网

作者:杨斌

编辑:马丽红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ontent/2021/02/13/8997084.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