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江源头生态岸绿水清。(资料图)
红网时刻3月11日讯(记者 李璐 王嫣 任晔)湘江源头在永州,其湿地资源十分丰富,共有大小河流733条,总长10515公里,其中永州境内湘江流域面积和流程长度占全省三分之一。来自永州蓝山县的全国人大代表廖仁旺表示,湿地保护工作对湘江保护与治理,提升地表水环境质量起到关键作用,建议完善湿地保护管理体系,以及湘江源头生态补偿机制,如青海、西藏作为长江源头享受源头定额补助,亦可对湘江源头永州实行适当的定额源头补助。
近年来,永州已全面完成湘江保护和治理第二个“三年行动计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实现了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100%,出境水质稳定在Ⅱ类水标准以上,地表水环境总体质量长期保持全省第一,位居全国前列,实现了“守护好一江碧水”的目标。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地球三大生态体系。湿地具有强大的生态净化作用,被喻为“地球之肾”。廖仁旺介绍,截至目前,永州市已经建立国家级湿地公园6个、国家级试点湿地公园2个、省级试点湿地公园4个及县级湿地公园1个,湿地公园总数达13个,2019年永州市对1632.8亩小微湿地开展修复及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对重要入河(湖)口湿地、城市湿地、采矿废弃区湿地等区域开展生态修复,有效改善了湿地生态环境。2017-2020年永州市退耕还林还湿面积为492公顷,人工湿地面积增加到了一万公顷左右,全市湿地保护率提升了13.54%。
据统计,湿地试点建成后,根据各试点相关监测点监测结果,建成区出水水质按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比进水水质提高了两类,试点水质得到了明显地优化和改善;植物种类平均增加6种,动物种类平均增加23种,生物多样性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由此可见,湿地保护工作对永州市湘江保护与治理,提升地表水环境质量起到关键作用。廖仁旺认为,湿地保护是一项重要的生态公益事业,湿地保护建设项目的经费来源及投入相对薄弱,各级财政部门的资金投入压力很大,也造成湿地保护项目建设资金困难,制约着湿地保护建设工作的开展。
据此,廖仁旺建议,完善湿地保护管理体系。推行湿地保护综合协调、分部门实施的湿地保护管理体制。各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湿地保护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等工作,其所属的湿地管理机构具体负责,发改、规划、国土、生态环境、旅游、建设、水利、农业等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依照职责分工做好湿地保护工作,乡镇人民政府配合有关部门做好湿地保护工作。
同时,还应完善对湘江源头生态补偿机制。廖仁旺提议,永州除了按照湖南省要求,统一部署建立湘江流域上下游城市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外,考虑到永州作为湘江源头的特殊地位与作用,建议参照青海、西藏作为长江源头享受源头定额补助,国家、省里单独对永州实行适当的定额源头补助。加大对永州市湿地保护建设的投入力度,落实湿地保护经费,并将湿地生态效益补偿纳入生态补偿范围。
来源:红网
作者:李璐 王嫣 任晔
编辑:彭笑予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