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苏仙:“河长制”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来源:红网时刻 作者:赖祖春 编辑:胡用梅 2022-03-23 17:32:19
时刻新闻
—分享—

红网时刻通讯员 赖祖春 郴州报道

清晨的西河,景色迷人,两岸的树木倒映在水中,交相辉映,不时惊起的飞鸟掠过头顶,点缀着湛蓝的天空,一幅如诗如画的乡村画卷映入眼帘......

sendpix0.jpg

“自实施‘河长制’以来,西河的水质明显好转,前来观光的游客更是络绎不绝。”河道专管员一脸自豪地说。

为保障辖区流域水环境质量,苏仙区深入实施“河长制”及农村环境整治工作,配优配齐流域河道专管员,实行常态化巡查机制,有序推进河道治理,不断夯实基础设施,努力促进水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如今,西河两岸河面开阔、碧水青青,翠山叠绿、郁郁葱葱,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西河的脱变,不仅让“河长制”实现了“河长治”,也让“绿水青山”真正转化成了“金山银山”,实实在在给当地村民带来了“红利”。

sendpix11.jpg

走进板屋村,一条河流(西河)穿梭而过,明净的河水清澈见底,两岸的楠竹色彩斑斓,随风摇曳,沐浴在初春的阳光下,像极了婀娜多姿的姑娘,俨然一幅美丽的乡村画卷。

“我们村这些年的变化真是太大了,西河水质好了,环境变好了,产业也做起来了......”板屋村村支书记段书祥介绍道。近年来,苏仙区致力于将板屋村打造成“看得到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结合乡村振兴的契机,以西河沿线乡村振兴示范带为规划,积极发展楠竹产业,建起了千亩竹海公园,引进了华艺楠竹加工厂,解决了剩余劳动力突出的问题,实现了村民人均年收入2万元以上的目标。

sendpix4.jpg

株梓塘村依西河而建,山岭绵延、水清云阔,土质肥沃无污染、耕田平坦且整齐,村民朴实忠厚,传统深耕,发展种植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我们村定期组织党员干部进行河道的日常疏通、垃圾清理和漂浮物打捞等工作。”正在忙着清理漂浮物的村支书胡建军说道。近年来,株梓塘村坚持党建引领,实行“联防联治”工作法,全力推进流域水生态系统修复工程,大力开展“清四乱”整治专项行动,全面加强对河道的巡查,实现了河道有人管、有人护、管得住。此外,株梓塘因地制宜,做好做优水文章,用足用活水资源,充分利用自然禀赋,结合长期种植优势,整合土地资源、自然资源,发展果蔬产业,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力。截至目前,全村有蔬菜基地200亩,葡萄80亩,沃柑120亩,枣子55亩,板栗60亩。

sendpix5.jpg

瓦灶村作为栖凤渡鱼粉的发源之地,也是西河干道的主要流经之地,地势较为平坦,交通便利,环境优美,是湖南省省级乡村振兴示范创建村。

“我们村通过‘村村响’每天播报宣传,号召大家自觉保护西河,杜绝出现向河道倒垃圾、扔杂物等不文明行为。”瓦灶村村支书邓云飞娓娓道来。近年来,瓦灶村以人居环境整治为切口,全力推进厕所革命、深入开展拆危拆旧、全面治理生活垃圾,经过治理后,农业面源污染物入河量明显降低,重金属含量稳步下降,河水水质得到明显改善,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规定的Ⅳ类及以上标准,为鱼粉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据了解,瓦灶村流转耕地种植水稻700亩,年养殖鱼180吨,鱼粉加工年产值9000万元,旅游休闲业收入达1850万元,实现村集体经济15万元,村民人均增收3000元。

sendpix10.jpg

傍晚时分的西河,夕阳柔和地铺在河面之上,树木拉长的身影倒映在水中,一半是红色的,一半是绿色的,显得格外诗情画意......

来源:红网时刻

作者:赖祖春

编辑:胡用梅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ontent/2022/03/23/11041497.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