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刻·在场丨365天×24小时 深山里父子村医

来源:红网 作者:杨抒怀 何青 吴思静 李奇 编辑:苏好 2023-11-24 11:02:13
时刻新闻
—分享—

47168057-a220-4bdf-aba3-9ba81c5df540.jpg

导读:

他们是广袤农村的第一道“健康屏障”——乡村医生。

据国家卫健委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中国乡村医生超100万人,与他们紧密相连的是近5亿农村人口。李思恩,本期《时刻·在场》主人公,就是中国乡村医生的一员。

作为常德石门县西北部偏远山区竹儿垭村的村医,11年来,为了方便给村民看病,李思恩一年365天基本睡在诊所一张1.2米的简易床上,守护着近2000名村民的健康。

为了最快地赶到患者家,李思恩踏水而行。随时待命,随时出发,是他的日常。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杨抒怀 何青 吴思静 通讯员 李奇 常德报道

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打破了竹儿垭村卫生室的平静,已是晚上11点,村医李思恩刚躺下。

电话那头,传来村民焦急地求助,“李医生,我爸爸一直都尿不出来,需要帮忙导尿……”

挂断电话,李思恩一跃而起,拿起药箱,冲出门去。

村里竹溪河上原本有座小木桥,前段时间被雨水冲塌了,为了紧急赶往,他毫不犹豫地挽起裤腿,深秋深夜的河水有些侵骨,他举着手电筒,走得很快。

随时待命,随时出发,这是李思恩的日常。从33岁到44岁,11年,他24小时待命,手机几乎从不离身,为了方便夜间出诊,一年365天基本睡在诊所里。

李思恩的父亲曾是竹儿垭村唯一的村医,随着父亲年事已高,李思恩放弃了在外的工作,考取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证书,回乡做村医,守护家人。

传承

在30岁之前,李思恩没有想过自己要成为村医。

因为他的父亲,就曾是竹儿垭村唯一的村医。村里距县城90公里,这里老年人的基础医疗,几乎都依靠村卫生室来保障。大概是从小见惯了自己父亲永远没有假期,家庭无暇顾及。

对于村医的印象,他只觉得苦。

想法的转变是在2010年,他的第一个孩子因白血病不幸去世,他不确定白血病出于哪里,“如果多一些医理知识,会不会就不会有这样的事情。”

随着父亲年事已高,即将退休,谁留在大山深处守护村民?他做了一个决定,考取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证书,回乡做村医,守护家人。

父亲吴修成就是李思恩最好的老师,接诊便是最佳的课堂,他常常跟随父亲一起出去接诊。

个村卫生室,往往只有一个村医。这就要求他们必须具备多种能力和素养,做全科医生。

常见病诊疗、慢病管理、危急重症病人的识别……李思恩深知,要当好村医,就得不断学习。

父亲吴修成,就是李思恩最好的老师。

父亲是一名熟谙中医的老村医。为了强化自己在中医领域的学识,李思恩常借父亲接诊时期,虚心聆听,学习中医药理知识,并不断在临床中验证、修改、完善。

一个村卫生室,往往只有一个村医。这就要求他们必须具备多种能力和素养,做全科医生。李思恩常会向父亲请教中医药理知识。

《万病回春》这本实用中医古籍,李思恩对它情有独钟。每天临睡前,他都会抽出时间认真研读。

因为这本书,也曾是他父亲案头上的必备之物,里面的书页写满了父亲密密麻麻笔记和批注。

现在这本泛黄的古籍,如今也成为他日常实践中的得力助手。

竹儿垭村有老年人481人,高血压患者占175人,糖尿病患者34人,精神病患者18人,结核病患者17人……这些数字,如今像一个个刻章一般,印在李思恩心里。

赛跑

走父亲走过的路,李思恩开始懂父亲的不易,也更觉村医的重要。

24小时随时待命,365天在岗,11年,他像他的父亲当初一样,背着药箱上万次丈量村庄。

竹儿垭村有老年人481人,高血压患者占175人,糖尿病患者34人,精神病患者18人,结核病患者17人……这些曾印在父亲脑海里的数字,如今像一个个刻章印在李思恩心里。

现住家里的大部分为老年人和在校儿童,由于大多数老人的子女在外地工作,再加上村里交通不便,晚上生病后老人很难及时就医。”这是他最担心的事情之一。

双腿走、小电驴、越野车,去村里不同的地方接诊,李思恩会选择不同的出行方式,目的都是最快地赶到村民家。

多年前的一个雨夜,70多岁的万腾芳在家中突发急性心梗,只有老伴陪在左右。邻居被万腾芳老伴的呼救声惊醒后,立马给万腾芳的儿子打去电话。

由于是晚上,又下着大雨,万腾芳的儿子赶回老家至少要三四个小时,只好给李思恩打去电话。

当时,李思恩刚准备洗澡睡觉,接到电话后立刻穿上衣服,又先拨打了120,自己骑着摩托前往十公里以外万腾芳的家。

离万腾芳家最后2公里是一段山路,道路崎岖,泥泞狭窄,雨后水坑深浅不一,摩托车一启动就陷入泥地。

一身白大褂,一个医药箱,乡间小路上,村民们只要看到这个身影,便会觉得很安心。

时间就是生命,李思恩把车子丢到一边,在雨夜里跑着。

摩托车都上不了山,120救护车也只能在山脚下等。如何把老人送下山?李思恩想到一个办法,把老人放在板车上,和邻居一起推着下去。

直到凌晨三点多,万腾芳的儿子赶到医院后,李思恩才离开。在万腾芳儿子眼里,李思恩如同兄弟,父亲是他救回来的。

如今每逢过节,万腾芳和儿子就会给李思恩送去问候和祝福。

在李思恩看来,防病比治病更加重要,为了提高村民的健康意识,李思恩会定期编写村健康宣传栏。

守护

在李思恩看来,防病比治病更加重要。

在农村,不少人缺乏疾病预防意识,村民很少定期检查身体,不少村民只有感到明显疼痛才会看病买药,有时候会因为就医不及时导致小病演变成大病。

为了提高村民的健康意识,李思恩会编写村健康宣传栏,只要一有空,就会用通俗的语言,给村民宣传公共卫生和防病治病的知识。

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让村民们了解更多医疗常识。

在农村,李思恩最关注两个群体,一个是老人,一个就是孩子。每年秋季,李思恩都会为竹儿垭村金盆小学学生进行一次健康体检。

在农村,李思恩最关注两个群体,一个是老人,一个就是孩子。

雁池乡竹儿垭村金盆小学有50多名在校学生。

每年秋季,李思恩都会为这些孩子们进行一次健康体检,旨在监测孩子们的身高、体重、视力等基本指标,以确保他们的身体健康,并且能够及时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

“要多吃饭、多运动,才可以长得更高哦”“少吃糖才能保护好牙齿”一年级12名孩子们排成一队接受检查,李思恩耐心、细心的询问每一位孩子的日常身体情况,并向他们提出了针对性建议。

一有时间,他会走进学校和学生们讲解一些健康知识。

以前金盆小学幼儿班的孩子们,都蜷在桌子上午睡。

“相较来说,‘躺睡’”比‘趴睡’睡眠质量更高,好的睡眠,无论是对孩子学习,还是对心理健康、大脑发育、长身高长体重都有好处。”为了让孩子们有一个好的睡眠,李思恩捐赠了午休床。

除了医疗工作,李思恩还积极参与公益事业。疫情期间,他捐赠了大量口罩、酒精和免洗手消毒液。

忙碌了一天,已是晚上10点,他并没有结束工作,通过手机小程序整理着村里一人一档的健康档案,并把村民最新的健康动态,记入他的大脑。

忙碌了一天,晚上10点,李思恩终于在1.2米的简易床上躺下。

他并没有结束工作,通过手机小程序整理着村里一人一档的健康档案,并把村民最新的健康动态,记入他的大脑。

这些年,李思恩也感受到,村医群体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国家层面出台了重要政策文件,统筹解决乡村医生收入和待遇保障问题。今年,湖南召开了乡村医生等级评定试点工作启动电视电话会议。

在这个会议上,李思恩听到不少好消息,“湖南将开启乡村医生等级评定各项试点工作,届时符合条件的乡村医生会被评为一二三级,待遇上有补贴,优秀的乡村医生还有机会入编。”

目前,湖南确定16个县(市、区)开展乡村医生等级评定试点。到2025年将全面推广乡村医生等级评定工作。“我们越来越有奔头。”

夜深了,竹儿垭村卫生室依旧开着一盏节能小灯,仿佛在告诉村民,村医一直都在。

图/杨抒怀 通讯员李奇

文/何青 吴思静

统筹/杨抒怀


相关链接

时刻·在场丨春梅绽放在武陵山:慢火车上的公益直播队

时刻·在场丨一秒燃爆全场!多巴胺制造者养成术——湖南首支职业拉拉队台前幕后

来源:红网

作者:杨抒怀 何青 吴思静 李奇

编辑:苏好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ontent/646755/68/13291102.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