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王诗颖 摄影 李长宏 朱丽萍 长沙报道
12月8日,湖南在株再次迎来了一场世界之约。
2023中国国际轨道交通和装备制造产业博览会(以下简称轨博会)在这里启幕。
让人眼花缭乱的新式车型、高端精密的交通装备核心零部件、绿色环保的轨道交通解决方案……
从第二届到第三届,“轨博会”的影响力和产业带动力不断上升。
▲12月8日,2023中国国际轨道交通和装备制造产业博览会在株洲开幕。
轨博会是我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领域唯一的国家级国际性专业展会。在红网记者看来,轨博会不仅展示了新产品、新技术、新趋势,也展现了湖南轨道交通产业与各种优势资源“接轨”,不断向新、向优、向绿“提速”的进程。
展会与产业“接轨”,提升品牌影响力
2019年,轨博会长期落户湖南,每两年举办一届。
与前两届相比,本届轨博会规格更高、专业性更强。参展企业达600余家,西屋、卡特彼勒、康宁、中国中车、中国铁建等国内外行业龙头企业参展。
▲轨道交通博览会期间,湖南省委副书记、省长毛伟明,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会长、党组书记任鸿斌一行试乘中车新研发的雪山旅列。(图源:湖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展会还一个特点很突出,就是国际化程度更高。
参展的国际企业达65家,涵盖9个国家和地区。美国、德国、奥地利、吉尔吉斯斯坦、几内亚等14个国家和地区政要参加有关活动。
“这是我第三次参加轨博会。”美国西屋交通运输集团中国区总裁崔垚告诉红网记者,这些年来,他看到了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在湖南特别是株洲的快速发展。
“目前,公司跟株洲乃至湖南的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建立了很多合作,未来的合作如何可持续性发展,是我们要思考的最重要战略之一。”崔垚说。
▲轨博会现场展出的盾构机。(图/邹再捷)
本届轨博会以“智慧轨道,联通未来”为主题,展览面积超6万平方米,设置轨道交通装备制造、轨道交通关键零部件及原材料、湖南省轨道交通成果示范及未来轨道交通、智能化系统运营维护及设计咨询等5大主题展览。
此外,轨博会有“1+4+6”项活动,即一个主论坛、4个分论坛以及6个方面策划的配套活动。
从各论坛的讨论方向来看,主题鲜明,颇具前瞻性。
如轨道交通产业链供应链生态体系建设论坛、轨道交通智能绿色发展论坛、轨道交通标准化发展论坛等,均为行业热点问题。
在展览展示上,还专门设置了株洲展区,作为展示长株潭一体化融合发展的重要窗口。
从参展企业、与会嘉宾、行业论坛来看,轨博会已成为一张闪亮名片。
而展会与产业“接轨”,汇聚更多资源,进一步提升了湖南轨道交通在全球的行业影响力,进一步擦亮了湖南智造的品牌。
列车与北斗“接轨”,科技赋能常变常新
在轨博会开幕式现场,发布了轨道交通产业“双碳”行动湘江宣言。
▲开幕式发布轨道交通产业“双碳”行动湘江宣言。
从宣言的关键词中我们不难看出,加快推动产业链绿色转型,成为了一条新赛道。
而绿色化和智慧化,成为了此次轨博会的鲜明标志。
本次轨博会除了展馆内的静态展示,还把“真车”搬到了现场。
▲首次亮相的超级虚拟轨道列车(SRT)3.0版本。
各色展车中,一抹亮眼鲜绿穿梭其间,双车头圆形大视窗颇为显眼,这辆名称为超级虚拟轨道列车(SRT)3.0版本,是本次室外展览的一大特色。
作为首次亮相的新型轨道交通产品,它穿梭在不同展馆之间,大家可以在现场搭乘,实现“人在展中游”。
“新一代SRT列车采用2节编组,通过‘图像识别+北斗定位’,感知地面虚拟轨道,可以实现有人值守的自动驾驶。”
中国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系统研发主管李春明介绍,这是一款融合了轨道交通与道路交通优势技术的动车,智能、灵活、低碳、舒适是它的关键词,这也与轨博会追求的绿色高效相向而行。
这并不是中车株机首次将“北斗”运用于轨道交通。
为了保障机车运营安全,中车株机联合国铁集团、铁科院电子所,自主研发了CMD机车车辆远程监控与诊断系统。
该系统基于北斗技术及大数据平台,实现车辆位置信息的在线监控、故障管理、应急处置和故障预警等功能,为机车提供全寿命周期的技术支撑。
作为北斗技术的重要策源地、创新应用的示范区,湖南在发展北斗产业上具有独特的优势。就在一个多月前,在株洲举行了第二届北斗规模应用国际峰会。
而先进轨道交通装备作为湖南三大世界级产业集群之一,发展潜力不言而喻。
当天上“优势”与地面“优势”接轨,湖南轨道交通与装备制造业有了更“智能”的发展方向和走向世界的实力。
龙头与链属“接轨”,产业集群协同向前
本次轨博会,除了首次亮相的SRT,中国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还将“雪山旅列”齿轨列车搬到现场。
齿轨列车总体设计师陈正告诉红网记者,这是国内首创、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制式车辆,填补了中国在齿轨列车领域的空白。
▲中国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将“雪山旅列”齿轨列车搬到了现场。
齿轨列车运用于登山铁路。陈正介绍,“齿轨列车可在30度的坡道上安全行驶,上坡速度可达到30km/h”。
这种能“爬坡”的新型列车出现,离不开产业集群的协力。
在株洲,有这样一种说法:只需要一盏茶的时间,就可以集齐生产一台电力机车的上万个部件,可以集结轨道交通产业链的全球顶尖专家。
株洲的电力机车全球市场占有率27%,位居全球第一;产业本地配套率达到80%以上,产业聚集度居全球第一。
这两个全球第一,都体现了产业集群的实力。
近年来,株洲大力实施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集群培育提升三年行动,不断建链、强链、延链、补链,已打造出全国最完备的轨道交通和装备制造全产业链体系。
▲株洲已打造出全国最完备的轨道交通和装备制造全产业链体系。
目前,链上聚集上下游企业近400家,今年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链规模可突破1600亿元。
而这样完整的链条是如何形成的呢?株洲的做法是,“大”与“小”双向发力,协同发展。
对于小企业来说,科研力量和资金不足是普遍性问题,但通过与上游大企业的合作,就可以利用大企业的科研资源优势,建立合作平台,摊薄小企业的研发成本。
同时,这种良性的双向互动,也有利于企业双方实现技术互补和创新突破。
当然,在龙头企业进行智能制造升级的过程中,中小企业也在不断进步甚至“被进步”。
▲株洲九方装备展位。
株洲九方装备股份有限公司通过与中车株机合作,自主研发的弹性车轮等产品,已经同主机企业的产品一道,销售到广西、云南、福建等地。
为了适配中车株机的“敏捷制造”,零配件的交付时间要控制在10分钟以内,这也倒逼九方装备必须精细把控生产进度。
依托链长制的建立,株洲积极引导龙头企业将配套中小企业纳入共同的供应链管理、质量管理、标准管理等流程,实现共赢发展。
从全省来看,历经80余年的发展壮大,湖南已形成集聚程度高、产业规模大、产品谱系全、创新能力强的轨道交通产业集群。
面向未来,湖南着力打造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现代轨道交通装备产业体系,力争到2035年,全面建成集群规模全球领先、制造能力国际一流的世界级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集群。
来源:红网·观潮的螃蟹
作者:王诗颖 李长宏 朱丽萍
编辑:李意一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