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皿方罍,是迄今出土最大最精美的青铜方罍,被誉为“方罍之王”,是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之实证。今年恰逢皿方罍器身从海外回湘,身盖合体十周年。湖南省京剧保护传承中心创排了“湘”味十足的文博题材京剧大戏《皿方罍》。红网时刻新闻特别策划推出《完罍归湘十周年》系列报道,全面讲述皿方罍自身及回归故事,进一步挖掘文物所展现的中华文明和湖湘文化,让“国宝”的磁力越来越强,吸引越来越多的中外民众了解中国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和蓬勃向上的时代风采。
新视觉京剧《皿方罍》剧照。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胡邦建 摄影 孙波辉 长沙报道
当“国宝”遇见“国粹”,一出“湘”味京剧来了。
五月的长沙,微风吹拂。湖南省京剧保护传承中心剧场里,一场皿方罍跨越近百年,身盖合一,完罍归湘的故事在演员们紧张有序的排演下,进入了最后的冲刺阶段。
京剧+文物,穿越千年,惊艳登场。这出由湖南省京剧保护传承中心创排的新视觉京剧《皿方罍》,即将向大众演绎国宝“漂泊百载,完罍归湘”动人故事。京剧里的湖南文物故事,“湘”情可感、“湘”味十足。
皿方罍。(资料图)
讲好湖南文物故事
20世纪20年代,由于古董商人倒卖等原因,出土于湖南的皿方罍盖身分离:器盖留在国内,器身则在海外漂泊了近一个世纪。直到2014年,经过极为艰难的洽购,皿方罍终于合体回到湖南。
皿方罍“回家”了,对于湖南文博人来说是件无比激动的大事、喜事。新视觉京剧《皿方罍》以完罍归湘为线索,以与皿方罍有着深厚渊源的钟氏家族之女钟少鸣为主要人物,以商周之际皿方罍之铸造、迁徙、埋藏等史诗图景为穿插,分序幕惊现、第一场难圆、第二场再现、第三场洽购、第四场宴客、第五场梦圆,展示了一幅矢志不渝、国宝归来的长卷。
用“国粹”演绎“国宝”,弘扬湖南文博人的精神,讲好湖南文物故事,正是该剧的时代价值和“湘”味所在。
“完罍归湘是一个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真实故事,湘情、湘味亲切可感,这里面既有历史故事可以挖掘,又有湖湘精神值得传颂。”湖南省京剧保护传承中心副主任葛倩倩表示,《皿方罍》虽然是京剧形式,讲述的却是湖南文物的故事,相比放置在博物馆里的单一物件,京剧和文物故事的结合更加富有艺术的温度。
一件“国宝”成功回归背后,是一群文博人默默地努力付出。《皿方罍》亦是如此,完罍归湘是贯穿全剧的主线,剧中的诸多人物则是推动皿方罍器身回国、回湘过程中真实人物,特别是湖南文博人的集中缩影。
比如,由湖南省京剧保护传承中心国家一级演员彭麟钧扮演的原湖南省博物馆馆长熊传薪,是青铜器研究专家,多次参与推动了皿方罍身盖合一的相关工作。“参演之前,我对熊馆长的事迹了解得并不多,参演之后,才真正体会到他当年的艰辛和不易。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我们就是要向广大观众讲好湖南文博人的感人故事。”
又比如,由中国戏剧梅花奖、白玉兰戏剧奖主角奖获得者,湖南省京剧保护传承中心副主任、国家一级演员张璇扮演的钟氏家族之女钟少鸣,这是一位与皿方罍有着深厚渊源的虚构角色。在张璇看来,钟少鸣虽不是真实的人物角色,但骨子里却有着一股湖南人“霸得蛮”的精神,体现了许多文博工作者共有的优良品质。
新视觉京剧《皿方罍》剧照。
京剧里的湖湘文化底色
“她叫妹子洗菜心哪,小妹子下河,下河洗啊菜心啊,跌咯戒箍子,一只一钱八九分……”
初夏时节,湖南省京剧保护传承中心剧场内,充斥着不少忙碌的身影。舞台上,钟少鸣的扮演者张璇唱着湖南花鼓小调《洗菜心》,艺惊四座。
这是新视觉京剧《皿方罍》的排演场景,一段充满湖湘地域特色的花鼓戏唱出了属于湖南人的声音,也为该剧增添了十足的“湘”味。
作为一部立足湖南文物故事的京剧作品,如何在保持京剧艺术本质的基础上,让《皿方罍》更具湖南味道,是该剧主创团队一直重点思考的问题。
“湖南人性格直爽,文化基因里面有一股冲劲,完罍归湘就是一次‘冲动’的壮举。”《皿方罍》导演马俊丰认为,全剧以钟少鸣为主要人物,她是一位典型的湖南人,在完罍归湘的过程中怎样真正去打动卖家,就是要让他们看到钟少鸣身上的湖南特质。
马俊丰的这一想法和张璇不谋而合。考虑到演员自身的表演特点和当时的情境,剧中精心设计了钟少鸣现场演唱湖南花鼓小调《洗菜心》的场景。“虽然我在花鼓戏领域并不专业,但在面对文物时,那份属于湖南人的归属感让我情不自禁地想要把它唱出来。”张璇说。
不止于此,在舞台艺术呈现和音乐艺术表达上,《皿方罍》同样特色鲜明。
《皿方罍》编腔作曲朱绍玉表示,皿方罍是存在千年的文物,完罍归湘是近代发生的故事,为做好两者的协调统一,全剧着重把握时间跨度,从远古到现代进行了丰富的场景切换和音乐融合。特别是在音乐上,《皿方罍》以京剧演唱为本质,融入湖南民歌、湘剧、花鼓戏等湖南地方音乐元素,其唱腔既远古又现代,使全剧增加了一点“辣椒味”。
此外,在皿方罍的铸造、迁徙的戏份中,同样加入了细微的中原文化及湖南文化元素,通过不同区域文化之间的差异对比进一步突出了湖湘文化的特色。
“我们在细微之处见真章,无论是剧情、舞美,还是音乐上都融合了诸多‘湘’味元素,希望向观众们呈现出一个鲜活的湖南文物故事,也期待大家来演出现场亲身感受湘味京剧。”马俊丰说。
新视觉京剧《皿方罍》剧照。
守正创新的湘味京剧
一出京剧,缘何“湘”味十足?
事实上,从京剧入湘开始,便早与湖南本土戏曲、湖湘文化进行着碰撞与融合。
作为湖南唯一的专业京剧表演团体,近年来,湖南省京剧保护传承中心坚持守正创新,一方面深耕经典传统剧目的继承和发展,保留“京味儿”,另一方面重视挖掘湖湘题材,积极探索“京剧+”模式,接连创作了《梅花簪》《向警予》《一念·辛追梦》等优秀剧目。此次推出的新视觉京剧《皿方罍》更堪称湘味京剧艺术的新标杆。
“我们一直在关注文博题材,皿方罍作为湖南的一个文化符号,有必要通过京剧的形式呈现给大众,让大家都能感受到湖南文物的魅力。”湖南省京剧保护传承中心党总支书记、主任王晓林表示,京剧要积极讲好湖南故事。此次湖南省京剧保护传承中心举全院之力创排《皿方罍》,就是要打造一部集京剧艺术与湖南文物于一体的新视觉京剧,提高社会各界对文物的关注和重视,探索京剧艺术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发展之路。
湖南京剧融入本地的文化符号与湘派戏剧元素,《皿方罍》更添湘韵湘味。通过《皿方罍》,我们看到了湖南文博人、文艺工作者团结协作、精益求精的精神,看到了他们对文物的重视,对艺术的执着。
漂泊百载,完罍归湘,《皿方罍》擦亮的是湖湘文化的底色与鲜亮的记号。我们相信,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文物回家”四字,是归途也是征途。
守正创新的湘味京剧一直在路上,《皿方罍》这出好戏的大幕已渐渐拉开。这个初夏,把最湖南的京剧送到家门口,带给我们的是岁月精心打磨过的耀眼光华,更是弦歌不辍的湖湘文化。
相关报道:
来源:红网
作者:胡邦建 孙波辉
编辑:王津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