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当“湘军智造”对话“欧洲标准”:不靠海,何以“链”全球?

来源:红网 作者:林佳妮 编辑:陈珏 2025-04-11 17:12:37
时刻新闻
—分享—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林佳妮 长沙报道

汉诺威工业展.marked.jpg

汉诺威工业博览会现场。宁乡经开区供图。

四月的欧洲,春风裹挟着莱茵河畔的工业气息,多瑙河流动的不仅是历史的回响,更是资本与技术交融的澎湃浪潮。

4月1日至7日,由长沙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市工商联主席康镇麟率队的长沙市经贸代表团跨越山海,以“双向奔赴”的姿态在德国、比利时展开为期7天的经贸招商活动。

这场跨国对话,不仅串联起从慕尼黑到汉诺威的创新足迹,更让长沙在国际合作中展现“内陆开放新样板”的独特价值。

从湘江到莱茵河的招商突围

作为湖南省首个驻外招商平台的落子,长沙经开区驻德国招商代表处的正式启动,成为本次活动的标志性事件。

这座设立于汉诺威的“桥头堡”,承载着长沙对德合作的战略雄心:一方面系统梳理园区机械制造、汽车零部件、新能源等产业链图谱,精准对接德国“隐形冠军”企业;另一方面为深耕长沙的德企提供欧洲市场拓展的“反向服务”。

psc (22).marked.jpg

汉诺威工业博览会现场。宁乡经开区供图。

在汉诺威工业博览会的聚光灯下,宁乡高新区万鑫精工(湖南)股份有限公司已连续多年参展,这次聚焦展出了智能驱动系统与工业机器人解决方案。湖南省代表团在这里驻足参观许久,细致察看减速机、智能机电等公司核心产品,深入了解万鑫精工在工业自动化方面的技术创新成果。

中联重科德国工厂二期项目的奠基仪式也吸引了欧洲装备制造界的目光。这座达产后可年产千台高端设备的基地,不仅是湖南企业在欧首个独资研发制造项目,更通过引入德国精密加工技术与长沙智能化生产体系,构建起“长沙设计+德国制造”的双向赋能模式。

通道经济催生产业升级加速度

3月25日在宁乡经开区举行的长沙市通道进园区暨宁乡经开区、宁乡高新区通道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率先为此次欧洲之行埋下伏笔。

cf1a281025cc5dbdb0c5fddd8c2ed94.marked.jpg

长沙市通道进园区暨宁乡经开区、宁乡高新区通道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

宁乡经开区、宁乡高新区携手湖南中南国际陆港有限公司、中外运空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等7家物流巨头,推动中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湖南星邦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签订国际物流战略协议。通过“中欧班列+航空货运+江海联运”的多式联运体系,锂电池材料、工程机械部件等“宁乡造”产品物流时效提升,运输成本下降,为欧洲招商构筑起“快车道”。

这种“以通道引产业”的战略思维,在比利时的访问中得到生动印证。

代表团考察当地百年火腿厂美润冷冻食品有限公司时发现,其从原料筛选到熟成包装的72道工序,与宁乡经开区食品产业园的智能化生产线竟有异曲同工之妙;比利时魔客精酿啤酒工厂将传统酿造工艺与现代生物技术结合的模式,恰与宁乡经开区楚天科技生物医药CDMO平台的多肽定向合成技术形成技术共振——前者在酵母活性保持领域的生物膜技术突破,后者在蛋白质稳定剂领域的纳米包覆专利,共同指向生物制造底层技术的创新突破。

6.湖南-德国经贸合作交流座谈会.marked.jpg

湖南-德国经贸合作交流座谈会现场。宁乡经开区供图。

这种跨领域的协同效应,直接推动了中欧企业间的核心技术“联姻”与产业链深度融合——魔客啤酒欲投资1500万欧元,在宁乡经开区建设比利时魔客精酿啤酒中国区总部及湖南生产基地项目。

现场,宁乡经开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二级巡视员黄瑶与魔客啤酒法人代表Wim Gyselen签署意向协议,这不仅是宁乡经开区首个欧洲食品工业外资项目,更标志着中欧技术转化进入“双向赋能”新阶段。

从单项输血到生态共建 中欧技术联姻催动“智”造“共生林”

站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交汇点上,代表团在欧洲见证的不仅是技术与市场的深度耦合,更是“欧洲研发-长沙转化-全球应用”价值链的实质性贯通。

此次招商活动更是创造了“飞地经济”新模式:欧洲企业可将核心研发留在本土,而量产基地既可落户长沙,也可通过中欧班列衔接中东欧生产基地。这种弹性合作机制,将带动各产业链上下游多家企业形成产业集群。

慕尼黑工业大学.marked.jpg

慕尼黑工业大学。宁乡经开区供图。

当代表团踏上归程,长沙国际铁路港的中欧班列正装载着中伟新能源的新订单驶向前方,长沙代表团的欧洲足迹也化作一串串跃动的数据:通过洽谈交流、活动推介、项目考察等多种形式,代表团赴访了包含慕尼黑工业大学、中国外运空运德国有限责任公司、德国全德华人社团联合会、比利时华商丝路商会、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驻欧盟(比利时)代表处及中欧创新创业协会等10余处,新增2个签约项目,与中国国际投资促进中心(德国)、魔客啤酒分别签署合作协议……

长沙以这场跨越山海的活动为支点,撬动中欧产业合作新生态,在“双向奔赴”中书写内陆开放的崭新篇章,向世界证明,内陆园区同样能定义全球产业链新规则。

这场跨越8000公里的对话,不仅让欧洲看见长沙从“工程机械之都”向“全球研发中心城市”的蜕变,更让世界感受到中国式现代化开放路径的澎湃动能——那是一种将莱茵河畔的精密基因,注入湘江涛声的智慧与魄力。

此刻的长沙,正以更自信的姿态,与世界共享发展机遇。

来源:红网

作者:林佳妮

编辑:陈珏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ontent/646948/55/14862169.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