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县西渡镇青里村。
彭万军行走在稻田间。
彭万军在捕捞荷花鱼。
高标准农田。
9月1日一大早,西渡镇青里村村民彭万军就来到自家的稻田里,打捞荷花鱼。这批鱼苗是今年4月份投放的,目前已经长到2、3两,是口感最好的时候,最受市场青睐。稻田里养鱼,这是村里的高标准农田改造后,彭万军开启的种养新模式。
青里村有水田面积2280亩,过去,由于灌排渠道不畅,一到雨天就水流成河形成内涝,一到晴天又无水灌溉。而农田之间高低不平,田间道路狭窄泥泞,村民购买的农业机械下不了地,也没有用武之地,极大打击了村民种粮的积极性。不少村民都只种一季稻。2020年9月,青里片区高标准农田改造启动,衡阳县农业建设项目事务中心组织专业施工队,在青里项目区涉及到的青里、豆陂、天星、盘龙等4个行政村,实施以衬砌灌排渠道、防渗加固山平塘、新修机耕路等为主要内容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对项目区内的山、水、田、林、路进行综合治理,大大改善了项目区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村生态环境。彭万军流转了100亩水田,种植双季生态优质稻,全程实现机械化作业,同时实行“稻田+鱼”的生态种养模式,年收入可以达到50万元。
现在在青里村,田成方、渠相连、路相通、旱能灌、涝能排而且实现了无污染、效益好,今年,全村2280亩水田全部被10户种粮大户流转,没有一分田抛荒,共种植双季稻2200亩,双季稻种植率达96%以上,实行“稻田+鱼”“稻田+虾”生态种养模式的就有400多亩。
按照“整体规划、连片打造、分步实施、坚持标准、确保质量、群众满意”的原则,全县目前已建成高标准农田56万亩,项目区内“田网”“路网”“渠网”相通相联,并结合当地不同产业定位打造全域乡村旅游的精品景点,在提升乡村品味、改善村民人居环境的同时,带动村民“卖花卖景卖农产品”,在家门口实现致富增收。
近年来,衡阳县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改善解决农田高低不平、耕作难、灌溉难等田间基础设施落后的难题,实现了“田成方、渠相连、路相通、旱能灌、涝能排、无污染、效益好”,在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同时,也有力地助推乡村全面振兴。(衡阳县融媒体中心 曹华华 易建军 陈宇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