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花歌》
相关:攸县美物之豆腐:韵味千年 香飘万里
攸县美食好韵味之血鸭:传说源起宋丞相文天祥
攸县风俗:神奇的“打铁水”
攸县民俗:传承百年 贾山皮影
攸县民俗:谁说女子不如男 巾帼娘子也舞龙
“攸女仙境”:体现攸县历史文化积淀的重要平台
位于湘东南、赣西北交汇处的攸县,是中华民族历史上几次人口大迁徙的必经之地,自然也融汇了各地优秀的民间传统文化。攸县民间艺人尤其善用通俗的方言,编写歌谣民谚,从不同的角度表达爱憎好恶。如客家山歌、龙船号子等,其中民间长调《燕花歌》(又称《柯子书》)在攸县东南乡一带传唱最盛,这首民间长调源于清代,完全由艺人口耳相授,代代相传。有时,三五人围坐在夏夜的禾坪(晒谷坪)或冬天的火炉边,不用伴奏,用攸县方言和特有的曲调进行清唱,更深夜静时,唱咏歌连绵,吸引着满坪满屋围坐的听众《燕花歌》,他们时而叹息,时而愤恨,《燕花歌》跟随歌谣故事的情节发展同悲同喜。
《燕花歌》是一部长篇言情歌谣,此歌长约800余行,主要讲述一个反对封建包办婚姻,追求恋爱自由、婚姻自主的悲欢离合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便是柯子书与吴燕花。在很多年前的一个春光明媚日,年轻后生柯子书外出踏青,在杏花村遇见了出闺采菊的吴燕花,两人一见钟情,就在树林中,苍天皇土作证订下终身。然而不久发生战乱,柯子书应征奉旨“解粮”去荆州前线,吴燕花被哥哥吴月车作主,许配陈姓人家,并接受了聘礼,逼迫妹妹下嫁,而吴燕花坚决抗婚。她得知“解粮”人被敌困时,“犹似乱箭刺心窝”,“哀求神灵救情哥”。后来朝廷发兵解救荆州,柯子书完成军务回乡,遣媒求婚时,却遭到吴月车的反对,吴燕花与柯子书联名上告官府。长沙府尹升堂问案,三堂会审作出判决:“燕花先许柯家子,只因解粮未收亲。燕花应嫁柯子书,本府为你作主婚。——陈家别处求佳人。”
此歌七字一句,五句一段,结构别出心裁。这种“起承转合”四句式再加上总结性或过渡性的一句的五句式在民间歌谣中极为少见。这首长调歌被中国文学界赞为民间文艺佳作中的珍品,被收入《中国歌谣集成》(国家卷)。
来源:红网
作者:刘洁琼
编辑:邓瑶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