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你笑起来真好看丨扶贫队长和村民的收获季

来源:红网 作者:陈雪骅 编辑:王津 2019-11-14 22:55:41
时刻新闻
—分享—

编者按:扶贫工作迄今已取得巨大成果,完成2020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近在眼前。红网特推出“笑容2020”跨年度融媒体大型策划报道,聚焦脱贫攻坚战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记录、传颂他(她)们的扶贫故事,弘扬他(她)们在这场伟大实践中呈现出来的乐观向上精神。《你笑起来真好看》系列,将从不同领域讲述“笑脸”背后的扶贫故事……

2_副本.jpg

紫米产业扶贫带头人阳小青乐呵呵地介绍自己的“扶贫宝贝”——岩龙紫米。

相关阅读你笑起来真好看 | 杨淑亭:带动乡亲们脱贫,是一件很开心的事

红网时刻记者 陈雪骅 洞口县报道

这位笑得一脸灿烂的女子,是湖南洞口县大屋瑶族乡岩龙村的扶贫专干阳小青,她手中拿着的,是村里的产业扶贫项目成果——“岩龙紫米”。

“已经卖出去五六千斤了,还有一万来斤”,面对镜头,身兼产业项目带头人的阳小青介绍说,这一切,都要感谢驻村扶贫队,“是他们引领当地村民做了这些”。

扶贫队长的竹制品情怀

阳小青说的扶贫队,是湖南轨道交通控股集团派驻岩龙村的扶贫三人组:钟亮锋、李和平、张万富。

整个夏天,钟亮锋都是一身“篮球小子”打扮,不是红色球裤配红色球衣,就是白色球裤,加他那件印有“湖南大学”字样的白色T恤衫。

第一次见到他,记者还以为是岩龙村的民兵干事,因为看上去很年轻,像“邻家小哥哥”,经当地扶贫干部介绍,才知他就是湖南轨道交通控股集团派下来的驻村扶贫队长兼第一书记。

01.png

钟亮锋(中)与种植鱼蛙稻的贫困户村民一起为“岩龙紫米”点赞。

到2019年11月14日,钟亮锋和他的两位队友,在湖南洞口县大屋瑶族乡岩龙村开展帮扶工作已经1年零8个月了。岩龙村地处雪峰山腹地,地理位置偏僻,农地少,贫困人口多,产业发展难度大。钟亮锋到岩龙村后,发现岩龙村有近万亩林地,其中竹林至少有6000亩,他决定在岩龙村发展竹制品加工业。

1_副本.jpg

2019年暑假,岩龙村“励志军事夏令营”师生们在村竹制品加工厂前合影。

随后,在扶贫队的帮扶下,岩龙村与社会资本海潮实业合资成立企业实体,主打生产初级竹板等产品,再将半成品销售给业内龙头企业益阳风河竹制品加工集团,并与其签署了产品包收和投资兜底协议。

销路有保证,风险较低,从初秋投产至今,已获产值二三十万元。钟亮锋说,目前正对20多位贫困户村民进行生产培训,以后还将“拿出10%的利润作为公益基金,帮助残疾、五保和无劳动力的贫困户村民”。

贫困学生寄来了感谢信

岩龙村上石坎组有个贫困户,户主叫尹早廷,其母亲和爱人身体都不好,家里经济条件困难,除了做农活外,只得出去打零工,收入没有保障,女儿上学也受影响。

钟亮锋得知情况后,马上与同事、村干部商议,制订奖补帮扶计划。

在扶贫队带动和支持下,尹早廷开始建鸡舍养鸡,慢慢地规模越来越大。“到现在已经有八九百只鸡,家里还养了两头牛,还种了高山紫米,今年打了1100斤谷子,卖了3000多元。”想起过去的日子,尹早廷觉得现在很欣慰、很踏实。

今年夏天,钟亮锋牵头在岩龙村组织了“军事夏令营”,来自城里的学生与岩龙村贫困户子女一起,参加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其中尹早廷的女儿“林林”也在夏令营得到了锻炼,改变了过去胆怯、自卑的面貌。

微信图片_20191114210323 (1).jpg

“林林”写给钟亮锋的感谢信。

有一天,钟亮锋收到一封信。打开一看,原来是那位参加夏令营的“林林”写来的。信中说:

“亲爱的钟队长,感恩您对岩龙村的帮助,岩龙村的变化越来越大,生活越来越好,以前的茅草路变成了水泥路。我和妹妹在夏令营得到了良好的教育,军训是艰苦的,但帮助我改掉了很多小毛病,在这里我获得了很大自信心。我以后一定发奋图强,走出这座大山,去帮助更多的人……”

钟亮锋坦言,看到这封信“比渴了喝山泉水还舒畅”,这是对扶贫队“最好的肯定和鼓励”。

3 (1).jpg

收获季,忍不住与高山“宝贝”八月瓜合个影。

扶贫“宝贝”岩龙紫米前景广阔

竹制品加工厂投产了,八月瓜熟了,岩龙紫米进到城里人家的饭桌上。村民们感觉生活有奔头,许多外出打工的村民,这两年都陆陆续续回到了岩龙村。

为了发展迷迭香药材产业,钟亮锋与湖南省农科院联系,经农科院专家进行土壤测试后,发现地理条件非常适合,随后,扶贫队找到湘仁科技,签署了6年底价包收合同,村内首批种植面积60多亩,每年可以增收约24万元。

2019年,全村推广鱼蛙稻种植80多亩水田,“按测量数据,仅仅紫米一项将为贫困户直接增收20多万元,鱼和蛙预计增收10万元”。

村支书、村主任推介紫米 (1).jpg

岩龙村支部书记向累照(左)和村主任张春华推介“岩龙紫米”。

钟亮锋带领驻村扶贫队做调查、摸家底、出规划、跑项目、兴产业,愣是在一个没有任何产业、没有农产品规模的贫困村,破天荒建起了竹制品加工厂,动员了村民因地制宜种药材、种鱼蛙稻、种八月瓜……

600个日夜过去,他带领同事们把产业扶贫这篇大文章做得风生水起。

村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钟亮锋也在和队友们寻思,接下来如何更好地拓展消费市场,让岩龙紫米、岩龙八月瓜这些天然生态的“宝贝们”走出大山,收获更多的脱贫致富底气和力量。

来源:红网

作者:陈雪骅

编辑:王津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ontent/2019/11/14/6234269.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