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刻新闻
—分享—
长沙报道组报道:
红网时刻新闻见习记者 刘颂辉 记者 张珍 长沙报道
盛夏,长沙二里半,35℃。
麓山忠烈祠在脚手架和纱网的包围中,轮廓模糊。炽热的阳光打在维修工人的脊背上,散射出一道闪亮的微光。
岳麓山风景名胜管理处介绍,赫石坡景区附近的麓山忠烈祠、第七十三军阵亡将士公墓、陆军第七十三军第七十七师抗日阵亡纪念碑、岳王亭将规划形成抗战文化园。现场工人们介绍,整个修缮工作将于9月初全部完工。
重炮部队,长沙城隔岸相助
为纪念中国抗战胜利70周年,红网推出大型全媒体系列报道——《最后的胜利》。红网记者走访长沙会战中,与长沙城唇齿相连的岳麓山。
比“火炉”长沙夏天更炽热的,是这座城池70年前的烽火。1942年1月1日,日军第3、第6师团和第40师团的一部分军队,首先从长沙城东东南隅,随后又全面展开,从南、东、北三个方向,向长沙城展开全面进攻。长沙城迎来第三次长沙会战最激烈的一次进攻。
一天以后,南门、小吴门、北门一带,到处都有阵地到处都在开火,伤兵越来越多。双方兵力是3:1,从数量上说,日军是占优势的。
第10军预第10师师长方先觉的金盆岭阵地也陷入危急,日军欲强攻金盆岭,占领高地,掌握战争主动权。隔江相望的岳麓山,能俯瞰整个长沙城区,腹部布置有重炮旅,配以180mm榴弹炮,平时炮兵早把长沙市内的地形、距离准确地测量。
经过一轮轰炸,中国军队重新夺回金盆岭制高点,然而守军全营将士阵亡。其后,日军又占领雨花亭、攻打左家塘,黄土岭、乌岭冲和太乙寺一带也陷入狼烟。
云麓宫前不起眼的将士名录
岳麓山顶设有一处“古炮台”旅游景点,为了纪念这一部队在战争中的贡献。
碑文上介绍:“长沙会战之所以取得重大胜利,与岳麓山上重炮所发挥的威力是密不可分的。在长衡会战第一阶段中,岳麓山炮兵阵地被日军突袭,致长沙失守。”
从山顶下来,经过响鼓岭,人行道的一旁,立着一处凉亭,亭子由六根柱子支撑,藤蔓从瓦砾上垂落而下,在风中飘扬。其中存放着一块高2.25米、宽2米的“长沙会战碑”,碑上记录了第一次长沙会战的战况。数十年过去,碑面上的文字失去色泽,混合在灰白色的石板上,不凑近些,很难分辨开来。
纪念碑是1941年7月由国军第九战区司令部设立,原安放于云麓宫前坪侧面。云麓宫属道教二十三洞真虚福地。建筑均石柱铁瓦,古朴典雅,面向橘子洲大桥,视野线开阔,俯瞰长沙主城区。前坪的麻石围栏的两面,刻有名字,而第一次长沙会战中阵亡将士就在其中。文字模糊,低下身来才能发现。
曾担任电视剧文化顾问的地方文化学者顾庆丰说:“云麓宫门前的抗战阵亡名录是现存遗址,一直没有被破坏,名字原本都描了红,但是多年过去已经被风雨侵蚀。”
英雄不死,仍传予后人福音。云麓宫的庭院里,游人悠闲自得,在吊床上酣睡。